第十六章(第2/3頁)

再說這管家的事,緣由是老太太歲數大了,大抵想多活些歲月,所以早幾年前就放權不管了,現在也就全權由崔文錦管家。

再說這賞賜本就是孫子掙來的,送一半去褚玉苑,老太太自然不會有太大的意見。

所以單子送回世安苑後,那些賞賜晚上就送了過來。

晚間在主屋中,翁璟嫵讓明月繁星清點著送來的東西。

清點後,繁星驚嘆道:“奴婢還沒見過這麽多的好東西。除卻珠玉不說,就那幾匹布的料子而言,色澤鮮艷,觸手冰涼,奴婢在雲縣也是從未見過。”

翁璟嫵掃了一眼,布匹中最為出色的是繡花雪綢,用細軟蠶絲織成。

宮裏出來的東西,自是比外頭的要好,這一匹布目測可換數十金。

就兩匹布,就幾乎可抵了謝玦給她的那個匣子。

但布再好,也只能做成衣裳來穿,卻不能換成銀錢。

而且,若不是謝玦,恐怕也賞賜不來這樣的物件。

雪綢便如此貴了,更莫說那蜀錦,幾乎按尺來算。

貴重的一尺可達十金,只供給達官貴人與極富貴的人家使用,更別說是這上貢的蜀錦了。

崔文錦拿謝玦與其謝家軍所拼搏得來的賞賜給自己女兒做新衣,真是毫不手軟。

上輩子她與謝玦節儉,倒是為二房做了嫁衣。

崔文錦管家的那些年,什麽好的都往自己那屋子塞,過得奢靡,把他們大房的節儉襯托成了笑話。

這輩子,崔文錦可別再想了。

要用什麽要穿什麽,除了侯府給的,其余的要麽她自己,要麽她男人自己掙去。

想到此,翁璟嫵斂了心思,與明月道:“下個月登高節,也不知各府有無宴席,而我初到金都,總不能在宴席上失禮了。”

說著,又道:“等再過半個月,便去請錦繡坊的繡娘上門,讓他們為我量身做衣。”

京中貴女最喜請錦繡坊的人做衣,不僅僅是做工好,還能從那些個繡娘口中聽到關於別府後院中的一些陰私。

京中貴人平時吃飽了撐著,無事可做,便是最愛聽這些閑話。

錦繡坊繡娘繡工好,可嘴卻是不大嚴實。

上輩子,約莫再過一兩年,這錦繡坊便是因為這嘴不嚴而惹了禍,遭封了店,掌櫃的也因此落了大獄。

但現在,她倒是可以利用一二。

半月過後,錦繡坊的兩個繡娘帶著對這永寧侯府娘子的好奇心前來。

這段時日金都中都在議論這一位侯府娘子。

都說她是小地方來的,定然是個粗俗不知禮的。又說要以救命之恩來抵才能嫁得出去的,定然是相貌奇醜的。

隨著婢女入了府,再入了褚玉苑中,在主屋前的廊下等候時,兩個繡娘不免擡頭打量了一眼這院子。

院中有翠竹與枇杷樹,還有臨小湖而建的垂柳,小院雖未有其他大宅院那般氣派,可卻是秀麗端方,雅意深致。

不一會,有婢女來通傳,兩個繡娘便也入了屋中。

入了屋中,只知美人榻上坐了人,但也未敢隨意瞧貴人,皆一禮:“錦繡坊繡娘見過娘子。”

低頭間,只聽到上方有如春風的溫柔嗓音傳來:“兩位繡娘不必太拘禮,擡起頭來。”

兩位繡娘聞言,相繼擡頭,見到美人榻上的美人,皆一愣。

只見榻上的美人膚色白皙,身段豐腴,穿淺色襦裙,鬢發如雲,手搖著團扇,姿態閑適。

美人淺笑婉約,氣質出眾,沒有半分傳言中的粗鄙,更是與貌醜沒有半點關系。

有那麽一瞬間,繡娘都不禁懷疑謝侯爺到底是因救命之恩娶得這位娘子。還是見色起意,耍了什麽手段才娶到如此佳人。

翁璟嫵站了起來,語聲客氣:“先前夫君立功,聖人賞賜了兩匹雪綢,府中下人本事不足,不敢輕易下手,便請二人來這一趟。”

錦繡坊常給貴人做衣裳,皇家賞賜下來的料子,倒也能從容裁衣。

翁璟嫵站到一旁,讓她們丈量身寸,囑咐:“以我現在的身量,再做大稍許,便是再胖幾斤也能穿得進去的。”

二人應下,隨而謹慎丈量,不敢有太大差錯。

丈量間,繁星取來布匹,道:“這可是侯爺立功,聖人賞賜下來的,最貴重的兩匹布便在這了,可要小心些做衣裳,莫要浪費了。”

二人望了一眼料子。

確實是成色極好的,是錦繡坊很難遇上的好料子。

可轉念一想,忽然想起月前侯府的崔大娘子也讓錦繡坊給四姑娘做衣裙,那送來的蜀錦可是上品中的極品。

或許那崔大娘子不知這蜀錦上品還有品級,可他們錦繡坊一眼就瞧出來了。

那蜀錦的顏色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京中最盛行的,而且色澤艷麗,繡工精湛,幾個繡功極好的繡娘來做也要做數月。

數月出一匹,且只供給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