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高仿大才子,一考定江山!(第2/2頁)

“二位軍師誤會了,”朱和墭笑著擺擺手,“孤家的意思並不是說要通過這次科舉找到多少才子智士。而是要讓天下人,要讓玄燁、吳三桂、耿精忠之流都認為我大明通過這場科舉,得到了許多能人智士……所以我們可以造假,不,是高仿出一批能人才子!”

“高……仿?”

“世子爺,這怎麽仿啊?”

諸葛三和和楊起龍一個是“高仿諸葛亮”,一個還高仿過朱三太子,也算是高仿界的能人了。

但是他倆卻怎麽也想不明白朱和墭要怎麽高仿出一批能大才子來?這事兒可不僅是個“仿”,還得人家相信啊!

而朱和墭卻已經是成竹在胸,他當然已經知道怎麽才能“仿”出一批大才子去欺騙康熙、吳三桂和耿精忠之流了。

這可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啊!

連高仿這一行,現在也出了朱和墭這麽一號狀元!他算是把高仿這一行給吃透了。

不僅能高仿出東廠香水、潮州朗姆酒,還能仿出大明三太子、大明三太孫,現在要更進一步,仿出一批飽讀詩書的大才子了。

這年頭人口少,這個飽讀詩書的士大夫當然也少了,其中能稱得上大才子的,那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那種文采高得可以稱得上大才子的士大夫不僅是鳳毛麟角,而且十有八九都是大族子弟和地方上的士林領袖。

如果朱和墭可以高仿出一批文采風流的士大夫,自然可以給人一種錯覺,覺得整個廣東,甚至東南這邊有點能耐的士林領袖,大多都歸了大明朝廷。

然後,大家夥就會認為大明朝廷,還是大部分東南士大夫心目中的正統!

在這種錯覺的作用之下,即便心向大清的廣東客家士大夫,在朱三太子、朱三太孫的大軍開過來的時候,也得好好掂量一下——如果自家周圍的宗族都忠大明,那麽為了不被人滅門,他也得領著宗族去捧一下大明的場。至少也得維持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立場。

只要廣東各地的士大夫們都能中立,或者站到朱三太子、朱三太孫的軍隊這邊,那麽朱和墭的掃平廣東之戰就容易打了……這就叫隨大流的羊群效應!

如果還能更進一步,也讓吳三桂、耿精忠等人產生同樣的錯覺,那錯覺也就會變成真的,大清也許真的會因為一場科舉考試滑下崩潰的深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