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找對象的來了

正月十四,明天就是元宵節。

元宵節嘛,要是不吃元宵,那總覺得跟沒過這個節似的。

情況大概跟端午節不吃粽子,八月節不吃月餅的感覺差不離。

高文學騎著自行車,顛簸顛簸跑了一趟供銷社,回來的時候卻是兩手空空。

說是供銷社進了一批元宵,不過數量太少,前幾天就賣光了。

其他村民一瞧,也就絕了去購買的心思。

“沒有元宵,咱們就吃豆包,反正都是黏的。”

大張羅跟周圍的村民傳授經驗,結果惹來孩子們一陣白眼,二牤子更是氣呼呼的嚷嚷:

“你家豆包能跟元宵比呀!”

“別拿豆包不當幹糧,有豆包啃就不錯啦。”

大張羅揚起巴掌,在二牤子的屁股上不輕不重地拍了兩下。

二牤子的特點是挨打一般不哭,好吃的好玩的這些,撈不著的時候才哭,所以還嘿嘿咧嘴樂呢。

大夥想想,還真是這個理兒,前些年日子困難的時候,有兩年,連豆包都吃不上呢。

這時候,車老板子忽然感嘆起來:“要是有江米面就好嘍,咱們自己就能做元宵了。”

要說車老板子可是夾皮溝的能人,一些老手藝啥的,多多少少都會點兒。

比如他年輕的時候,就做過元宵,走村串門賣過,後來開始割尾巴,他也就不敢了。

張大帥忍不住揭他老底:“老板子,你整的那元宵,味兒太沖,俺們可不敢吃!”

大夥一聽,也都哈哈大笑。

車老板子也紅頭脹臉的,這裏面還有個典故:有一年正月逛元宵,那時候車老板子剛成家不久,家裏的七仙女也剛生了兩個。

他們兩口子在地上忙著弄元宵,結果也不知道是老大還是老二,在炕上拉粑粑。

偏偏拉的還是倆小粑粑蛋兒,車老板子忙忙活活的,也沒太在意,還以為是元宵餡兒掉炕上了呢,順手就撿起來,扔到笸籮裏逛上了。

外面裹上一層層江米面,也瞧不出來啊,稀裏糊塗就給買出去。

正月十五那天,就有鄰村的人,騎著自行車來找他算賬。

老板子起初還不認賬,後來人家拿出來咬了半拉的元宵,口中怒罵:“你自己嘗嘗,這是啥餡的?”

後來賠了人家兩塊錢,才算完事。

張大帥講了一遍這個典故,把那些沒聽過這個故事的小娃娃都給樂瘋了。

車老板子那叫一個恨呀,挨個要摑打小娃子的屁股。

這幫淘小子,還故意在車老板子跟前扮鬼臉,他們知道,老板爺爺最喜歡小男孩,根本不會打。

二牤子嘴裏還說呢:“嘿嘿,老板爺爺,你千萬別打,萬一把俺們的元宵餡兒打出來咋整啊。”

這句話頓時對老板子造成巨大的傷害,他蹭蹭蹭幾步攆上去,把二牤子夾在腋下,掄起巴掌,準備狠狠抽兩下。

“吉普車,是青山回來啦!”

張杆子一聲吆喝,娃子們便飛跑上前。

很快,吉普車就開進隊部院裏,劉青山從車上跳下來,在人群中掃了掃,就看到車老板子,揮手吆喝道:“老板叔,趕緊弄點元宵餡兒!”

人們一愣,然後哄堂大笑。

車老板子也哭笑不得:“青山啊,你也學壞了,跟著湊啥熱鬧?”

劉青山也有點發蒙:“學啥壞呀,俺從春城拉回來一面袋子江米面,咱們正好自個做元宵啊。”

一邊說著,他一邊從吉普車裏,拎下來一個滿滿當當的面袋子,另外還有一起買回來的芝麻和花生之類的。

“做元宵,做元宵啦!”

娃子們開始歡呼,滿屯子瘋跑,很快消息就傳遍夾皮溝。

老板叔這回也來勁兒了,把袖子一挽,扛起面袋子,就往家跑。

身後忽然傳來張大帥的聲音:“老板子,要不上俺家弄去,俺家現在沒小孩兒。”

就見老板叔一個趔趄,差點拐陽溝裏。

劉青山回家轉了一圈,然後也去老板叔家裏瞧熱鬧,身後還多了倆小跟班。

有這種事,當然拉不下老四,山杏也形影不離地跟著。

到了老板叔家當院,人還真不少,尤其是那一群小娃子,都趴在窗戶上看稀奇。

也有一些大人,不過都端著盆子或者笸籮,裏面裝著些炒好的松籽、核桃、榛子之類。

這些碾碎之後,都可以添加到餡料裏面。

進屋一瞧,老板叔和幾個人正忙著調元宵餡兒呢。

芝麻花生之類的,都已經炒熟,還不知道從哪弄了一個藥碾子。

張大帥坐在小板凳上,倆腳蹬著車軲轆一般的碾子,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把這些做餡料的東西統統碾碎。

再拌上白糖和劉青山買回來的青紅絲,最後倒上化開的葷油,攪和一陣,等豬油慢慢凝固,餡料就變得比較黏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