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虎虎虎!

一場春雨之後,氣溫再次升高,采摘山野菜的黃金季節,終於到了。

清晨,劉青山進山之後,並沒有返回,剛陪著師父吃過早飯,就看到六七十人的大部隊,浩浩蕩蕩殺到山上。

夾皮溝除了老弱病殘,以及其他幾個勞動組的留守人員,剩下的幾乎都來了。

劉青山甚至在人群之中,還瞧見了張杆子。

大夥身後都背著一個大背簍,胳膊上還挎著一個土籃子,腳上蹬著高幫的農田鞋,褲腿都用綁腿纏著。

不少人的綁腿上,還插著一把腿叉子,名字叫腿叉子,其實卻是一把小刀,用來割山野菜的。

劉青山又強調了一下采摘的注意事項,這才開始分組,十人左右一組,每組分好一片林子,就直接開工。

都有老跑山的帶隊,山上的規矩都懂,不用太多費話。

分組采收是很有好處的,組內每個人,采摘的側重點不同,盡量每個人采摘一種山野菜,這樣回去之後,也省去了分揀的麻煩。

木刻楞這邊,則留下幾名婦女,準備這些人中午的夥食。

糧食蔬菜都是背過來的,中午在這對付一口,就能把往返的時間都省下來,提高效率。

啞巴爺爺領著劉青山,在各片兒林子之間,來回巡視。

山裏的野牲口著實不少,安全方面必須重視。

雖然都是十多人一組,一般的野牲口見了這麽多人,都會避讓。

但是也保不齊有些愣頭青,就像上次的大野豬一樣,給人們帶來麻煩。

林子裏面已經郁郁蔥蔥,呈現出勃勃的生機,去年枯黃的草木還沒有完全腐爛,今年的嫩芽嫩葉,已經迫不及待地鉆出來。

新陳代謝,歲月輪回,大自然的腳步,永遠都不會停歇。

有些早開的小花,已經悄然在地上綻放,蜜蜂蝴蝶這些小生靈,也仿佛一下子從地裏冒出來,開始在花間追逐。

劉青山也背著個大背簍,緊跟在師父身後。

啞巴爺爺看似閑庭信步,可是劉青山全力以赴,才能勉強跟上師父的腳步。

來到一處山坡,遠處,十幾個人正在忙著采摘野菜,還有一陣陣歌聲,隨著微風飄送過來。

一聽這嗓門,就是大張羅,有點破鑼嗓子:

“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臘月盼春風。若要盼得紅軍來,嶺上開遍映山紅……”

還真別說,唱的挺應景,因為在山坡上,遠遠望去,就能看到一叢叢盛開的山杜鵑。

杜鵑花,有的地方叫映山紅,劉青山他們這邊,則叫達達香。

吸了吸鼻子,劉青山都能嗅到空氣中那淡淡的花香,一點也不濃烈,似乎若有若無,但偏偏能感覺到它的存在。

劉青山也忍不住湊到一叢達達香跟前,一朵朵深粉色的小花,花團錦簇,盡情綻放,似乎要把最美麗最旺盛的生命力,全都釋放出來。

啞巴爺爺朝著徒弟比劃一陣:達達香的根葉花都能入藥。

這個劉青山還真不知道,他覺得,自己需要學的,還有太多太多。

或許森林這座大寶藏,他窮其一生,能入門就不錯了。

一邊迎著遠處的隊伍走去,劉青山還一邊把遇到的野菜隨手采摘下來。

這些山野菜,就藏在枯黃的草木之中,還真挺考驗眼力的。

呀呀呀。

前面傳來啞巴爺爺的呼喚聲,劉青山連忙快步上前,原來是師父發現了一叢刺老芽。

光禿禿的杆子上,手指粗細,布滿了細密的尖刺,而在頂端,則是新發的嫩芽。

嫩芽長出來十多公分,很是粗壯,顯得胖嘟嘟的,綠意中微微泛著紫色。

這就是有著“山野菜之王”美稱的刺老芽,也叫刺嫩芽。

老和嫩這看起來有點矛盾的詞語,竟然用到同一種野菜身上,是不是感覺很奇怪?

其實一點不怪,看到這一棵刺老芽就明白了:下面的稈子光禿禿,毫無生機,所以叫刺老芽。

再看看最頂端的嫩芽,又粗又壯,顯得十分鮮嫩,所以才叫刺嫩芽。

老的是杆莖,嫩的是芽,這就是刺老芽的獨特魅力。

劉青山小心翼翼地掰下來幾根刺嫩芽,有幾株實在太高,兩三米高的莖稈,實在夠不到,只能放棄。

在他制定的手冊裏,是嚴禁折枝的。

啞巴爺爺也拎著個土籃子,裏面已經鋪了一層刺嫩芽,明顯采摘得比徒弟快。

劉青山注意到,師父采摘刺嫩芽很隨便,似乎不怎麽在乎那些尖刺。

除了高處的刺嫩芽之外,地面上野菜的種類就更加豐富:牛毛廣,猴子腿兒,貓爪子,這些野菜,都在收購目錄上。

或掐或是用腿叉子割下來,一把一把的,收獲滿滿。

漸漸的就追上了前面的隊伍,大張羅,張杆子等人,都在這支采山的隊伍之中,可以聽到他們邊幹活,嘴裏還邊閑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