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第3/7頁)

這鍋似乎也推不到新後頭上。

只是愈發能推斷,陛下當年對帝師果然……

眾人正在心裏嘆惋,昨日才抵達京城的靖王掃視一圈,仿佛並不知道情況,略感驚訝:“怎麽不見蜀王?”

各座間頓時一陣此起彼伏的咳嗽。

寧琮下了死命令封口,但他的命令又封不到寧倦的人這兒來,把話半遮半掩地傳出去,大臣們又是覺得熱鬧好看,又是感覺在韃子面前丟了臉,心裏都在罵寧琮。

寧倦淡淡道:“蜀王偶感不適,朕讓他在府中歇息著了。”

直接拿下蜀王自然不行,西南那邊恐怕會有動作。

用這種寧琮本人都不敢提的原因,將他困在蜀王府裏,寧琮的兒子摸不清京中的情況,也不會敢亂動。

寧璟也進不去蜀王府,這麽一探,就猜出了幾分,笑著拱手道:“臣遠在靖州,消息閉塞,竟不知帝後大婚,聽聞消息後,備了陛下的壽禮與恭賀帝後大婚的賀禮。”

神色恭恭敬敬,沒有半分異色,仿佛當真很誠懇。

其余人沒想到還有這一茬,倒吸一口涼氣:“……”

怎麽還有新婚賀禮的?

這讓後面的人多尷尬?

靖王你多獻禮前就不能商量商量嗎!

眾人腹誹著靖王的媚上行為,陸清則瞅著這人,卻還是覺得不似好人。

他在感情方面可能有點遲鈍,但這方面的直覺向來敏銳。

寧倦派人查過寧璟,得來的資料很簡單,抓不到寧璟這老狐狸的尾巴。

這幾年的削藩已經讓許多藩王不滿,若是再貿然對一個顯得如此忠心的藩王下手,其他藩王一個緊張,紛紛效仿寧琮,那就別想安寧了。

有了靖王領頭,之後幾位藩王獻禮都有點小尷尬。

帝後壓根就沒舉行大婚,新後又是個男皇後,他們哪能想到送這個。

直到尷尬的獻禮接力棒到了烏力罕手上。

烏力罕神色很自然,送上草原的祝福後,他身旁的另一個使臣忽然開了口,臉色關切地詢問:“幾年之前,三王子曾在草原上設法捉到了一只珍貴的海東青,進獻給陛下當作壽禮,不知那只海東青現在如何了?”

海東青在草原上的地位極高,算是韃靼一族的精神圖騰,韃靼使臣問起這個,倒也正常。

但真實緣由只有烏力罕自己知道。

——那只海東青脾氣極為倔強,他捕捉到後,嘗試過熬鷹,然而那只鷹隼直到傷痕累累,半死不活了,依舊不肯就範,他便故意將之送到了大齊來,美名其曰是獻出草原的至寶,希望兩國交好。

實際上,烏力罕覺得,那只海東青到了大齊的京城,根本不可能活過來,只會死得更快。

那麽倔強的鷹,或許會把自己活生生餓死,也不會吃一口馴鷹師的肉。

大齊的皇帝養死了韃靼為了兩族和平,特地供上的精神圖騰,這可不好解釋。

陸清則一聽韃靼使臣開口,就知道他們抱的是什麽心思了,心底也多少明白,為什麽當年剛見到小雪時,小雪會對食物抵觸,還渾身傷了。

不過烏力罕這個算盤可打不響。

寧倦哪能看不出來,平靜地掃去一眼,叫道:“長順。”

長順前些日子才又去溜過小雪,心裏止不住冷笑,聞言彎腰湊到寧倦身邊聽話。

寧倦低聲吩咐了兩句後,又恢復了正常音量:“將雪將軍帶過來。”

竟然還活著?

烏力罕心裏得逞的笑意一滯,又迅速換了個思考方向。

他從小到大熬鷹經驗豐富,不可能看錯。

那就是只不可能成功馴化的鷹。

海東青是屬於草原的雄鷹,天生不喜歡束縛,就算勉強活下來了,待在京城的籠子裏被喂養了三年,心情也必然郁郁。

按照他的經驗,這只海東青現在必然瘦骨嶙峋、暴躁易怒,離死不遠了。

養成這樣,自然也有許多可以指摘的。

烏力罕重新拾回了一絲自信。

眾臣自然也看得出,韃靼的使臣是故意在陛下的生辰宴上挑事,心下驚怒難定,又有點擔心。

那只海東青,不少人也有印象,進了宮後就沒見過影子了。

這些年陛下甚少設宴,減少大筆花銷,每年排場極大的秋獵也取消了,所以他們也無從得知那只海東青到底怎麽樣了。

若是那只海東青過得不好,甚至是死了,韃靼使臣就有理由繼續胡攪蠻纏了。

眾人正暗自擔憂時,就聽一聲劃破夜空的鷹唳。

一只神俊的海東青如閃電般從空而降,還沒等人有反應,便精準地一口叼走了烏力罕和幾個使臣頭上的帽子,旋即在周圍的驚呼聲裏,不偏不倚地落在了陸清則的手邊。

但那只海東青只是拍拍翅膀落下來,並沒有攻擊人的行為,將幾個帽子往桌上一丟,收起翅膀,歪歪腦袋,蹭了一下陸清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