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6頁)

周家父母能怎麽辦,只能不停的安慰著自己家的兒子,讓他不要太作。

周家父母也到處去找‘偏方’,專門只凍傷的‘偏方’,還真別說,真讓他們找到了‘偏方’。

只不過‘偏方’特別臭,但是特別有效果。

別看他每天都泡藥草,抹上厚厚的膏藥,但是通通沒管用,用了不少偏方,都不管用。

晚上睡覺的時候該癢還是癢,並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

但是父母寄來的臭膏藥,感覺就不同,本來是想給父母一個面子,晚上洗完腳之後痛抹上臭臭的膏藥,沒有一會兒就感覺火燒火燎的疼,但是不癢癢了。

疼一會兒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癢癢可真的是讓人受不了。

終於晚上睡了一個好覺,周偉早上一起床,就給父母打了個電話。

小周偉覺得就是神奇的膏藥,只有受過傷的人才會知道,凍傷到底有多難受,為了解決凍傷有多少人願意花大價錢。

“媽,你應該去告訴那個人,讓他把他的這個藥方去申請專利,或者是交給國家拿幹股。

只有我凍傷了,我才能感覺好多人凍傷之後的難受,絕對能大賣。千萬別讓別人隨便仨瓜倆棗的就給換去了!”

“尤其是好多國外的醫藥公司,如果拿點錢換走之後直接化成了專利,賺的錢可真的是大把大把……”

“甚至返回來賺咱們國民的錢……”

小周偉現在對這個臭烘烘的膏藥特別的喜歡,由於管用而且特喜歡,他就覺得忍不住多說點話。

而電話那一頭的媽媽,卻忍不住想要打斷自己兒子吹牛,這種偏方到處都有,都是老一輩留下來的,治理平時頭疼腦熱等小病的偏方。

要是能掙大錢,這些赤腳醫生不都發了嗎?

張麗娟抱著大外孫,知道兒子的腳好多了,也沒有其他的想法了。

“藥膏是不是不多了?媽再去給你多買一點,你等著啊,媽給你郵過去。”

“今年不能回來,過年就不回來了,別瞎動,把腳丫子再給凍壞了,以後你可能就會失去了腳趾頭。”

張麗娟也整天很忙,所以掛了電話,抱著孫子又提上二斤點心,再去買點臭皮膏藥。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是這個聽者不是張麗娟,而是劉飛。

劉飛覺得小周偉有好多的話,其實都非常的有道理。

不管這些話有用沒有,反正劉飛直接報告給上面領導。

讓上面領導收集很多有用的偏方,來醫治各種小病。

比如有一些特別靈敏的專門治雞眼的膏藥,藥效之霸道,7天就見效。

上面領導也不是不把這些小事當一回事,只是可有可無的收集這些資料。

首先是收偏方,然後調配,在進行臨床試驗,最後再列入藥類。

這都是需要最少三四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的一項工作。

只不過會將貢獻偏方的人們的姓名記下來,首先會給一部分的獎勵,每個偏方的獎勵都是1000元。

這只是初步的獎勵,等以後真正有療效,能售出之後,可能會給工作指標或者是其他的獎勵。

上面領導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就是不緊不慢,不著急,慢慢來,其他方面也很重要。

只不過也已經立項了,有不少對自己家祖傳秘方都有信心的人,要麽不差錢,所以不去換錢,要麽聽到消息的大多數人都去換錢了。

而且國家也已經規定了,只要以後藥物賣的多,或多或少提供秘方的人都會擁有獎勵。

後來提供秘方的人比較多,國家特意成立了藥物監管局,以及國藥準字號,國藥醫療公司……

衣食住行,醫療保障,這些都是關乎著老百姓們的生活的基礎保障。

老百姓們的基礎保障得到了妥善的發展,那麽老百姓們的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人民群眾所需要的東西並不是太多,也不需要有大把大把的錢。只需要解決衣食住行醫療保障最基本的問題,老百姓們就會很開心。

………………………………………

小周偉很快就得到了一份調查報告,現在國內也有集體供暖的宿舍。

只不過是和工廠相連,鍋爐燒熱,帶動的熱水,需要長長久久的燒熱,形成一個循環。

這樣的大工程耗時耗力,國家還沒有騰出手來做這樣的事情。

而更多的時候要麽是靠自己硬扛,想住樓房的人家,這是家家戶戶,點個小爐子,關緊門窗沒有漏縫,一個小爐子就足以給屋子提供溫暖。

還在住平房的老百姓則是火炕,為取暖的好辦法之一。

也有不少有錢的小樓房,有著供暖的設施,只是需要燒大量的煤炭。

工業暖水袋是這個年代人們最喜歡的物品之一。

買不到工業暖水袋的家庭主婦們,腦洞大開,平時打針輸液的玻璃瓶子,沖洗幹凈之後灌上熱水,扣上蓋兒,扔到被窩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