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鄭鄉是長嶺縣鄭氏一族的聚居地。

因連年戰亂, 長嶺縣又是沖要之地,當地豪族皆修建塢堡以禦外敵。

塢堡猶如小型城池,有高高的城墻, 墻上設有箭台、箭垛, 大門上方設有門樓,四角設有角樓,內部還建有非常高的望樓。塢堡內養有大量私兵, 囤積諸多糧草, 又有水井,即使被圍,只要不被攻破 ,撐上兩三年都不是問題。

鄭縣尉快到中午時離開縣城,下午抵達塢堡,將在塢堡外的人全部召集回來, 派發兵械甲衣, 將塢堡護得跟鐵桶似的。

方士澤在午飯過後才帶著大軍出發,待抵達鄭氏塢堡時, 整個塢堡已經進入全面備戰禦敵的狀態。

未等大軍, 塢堡中間的望台上便已經響起示警的號角聲。墻頭上、墻垛後,站著手拿弓箭, 身穿皮甲、藤甲的青壯,嚴陣以待。

方士澤來到離塢堡約有兩箭遠的地方,擡起頭看了眼這修建有好幾層、足有四五丈高的塢堡, 以千總為單位,分作八個方位, 把塢堡團團圍在中間, 之後便下令大軍紮帳篷、埋鍋做飯。

賴瑾給他的命令是只圍不攻, 至於後面要做什麽,賴瑾沒說,他也懶得再問了,反正過不了幾日便會有答案。

方士澤駐紮在這裏,也毫不擔心鄭氏塢堡的人會反攻出來。

他們不攻,頂多就是勾結匪寇,就這一條,上頭還有個英國公頂著。他們要是攻出來,打朝廷大軍,說是造反,也不為過。

此時,正值秋收時節,塢堡外的莊稼地才收割到一半,地裏還扔下許多剛割下來還沒運走的糧食,由此可見他們撤離得有多匆忙。

今年風調雨順,再加上長嶺縣的地肥,地裏地莊稼長得格外壯實,瞧著便是一片喜人的景象。

站在方士澤身後的千總賴忠都忍不住感慨,“這些莊稼長得可真好。”

莊稼!地裏的莊稼!一個念頭如閃電般劃過方士澤的腦海,驚得他扭頭看了眼賴忠,又再望向面前的莊稼地,心道:瑾公子不會是劫了……剿了山匪繳獲一堆糧食不算,還打上鄭氏一族糧食的主意了吧!

按照瑾公子以往種種行為,這真像是瑾公子能幹得出來的事。

方士澤猶豫了下,對賴忠說:“吩咐下去,讓他們都注意腳下,別把地裏的莊稼踩著了。”

賴忠說:“踩就踩了唄,又不是我們的……”話沒說完,瞥見方士澤的眼神不對,心裏打了個突,轉念琢磨兩下,“能歸咱們?”

方士澤示意賴忠看了眼剛搭起來的大帳篷,“你覺得,瑾公子派這麽多兵過來,能空手回去?”

賴忠會意,趕緊傳令下去,讓那些兵卒子不要踩到莊稼了,即使是要在地裏搭帳篷紮營寨,也要先把地上的莊稼收割了以後再搭。

鄭氏塢堡上的人嚴陣以待地守了好一會兒,對方不僅沒進攻,還開始埋鍋做飯了。

埋鍋做飯就算了,竟然還有兵卒子出來收割糧食,還把旁邊沒來得及運回塢堡的糧食,給運走了。

鄭縣尉的眼皮猛跳,心頭既焦躁又不安,只覺眼前的情形真不如對方一來就猛攻塢堡呢。

長子鄭豪過來,叫道:“阿爹,他們如此松懈,咱們出去將他們打退!”

鄭縣尉一巴掌揮在長子的頭上,“打退?對方攻打我們塢堡了嗎?鎮邊大軍路過長嶺縣,臨時駐紮在我們鄭鄉,我族二話不說,出兵攻打他們,這是要做什麽?動動腦子想想!”

鄭豪指著外面,“這都把我們圍了!”

鄭縣尉說:“圍了又如何?他們得趕在入冬前抵達邊郡,過不了幾日就要撤走。”他說完,又再三勒令塢堡裏的人,只準守,不準攻,違者,斬!

為了防止對方進攻,鄭縣尉親自守在墻頭上。

結果對方一點動靜都沒有。

……

如今主動權在賴瑾手裏,他是半點都不著急,先把要安排的功曹、糧官安排上。

這番考校發現,軍中這些人的文化水平是真的低。平頭百姓出身的人,極少有識字的,許多人連自己該領多少獎賞算不清楚賬。

賴瑾只能從豪族富戶子弟中挑選。

他們中有些會識文算字,但字寫得張牙舞爪,又大又醜,糊在木簡、竹簡上,費半天勁,也只能認出幾個,還有寫錯別字的。

這些人還挺理直氣壯的,文不成,才從的武,要不然就去謀仕途了。

賴瑾果斷地把他們給刷了下去。

大盛朝重武輕文,識字的人已經很少了,算術是超冷門學科。

賴瑾拿出個九九乘法口訣就已經能吊打他們當中百分之九十九,至於剩下的沒打過的百分之一,就是幕僚們。

他們不僅精通算數,提起算訣、算經如數家珍,觀天象、看風水、蔔卦、算命,講起來亦都是頭頭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