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寧王收到消息, 匆匆趕到寶月公主府,便見自家妹妹神情恍惚地坐在堂中,手裏握著的正是詔書。

他快步上前, 接過詔書, 逐字看完,再看到上面留下的印璽,心中的最後一絲僥幸被擊了個粉碎。他顫栗著走到旁邊的椅子上坐下, 又扭頭看向蕭灼華。

兄妹倆對視一眼, 都在對方的眼裏看到絕望。

蕭灼華將殿中所有人摒退,等到周圍再沒有其他人後,請寧王坐下入座,輕聲說:“父皇要立你為太子。”

寧王低聲叫道:“這是立太子嗎?這是叫我倆去死。”

昨天散朝後,他倆回到他的府中,細細研究琢磨, 才發現賴瑾去邊郡之事極不簡單。

首先, 邊郡那地方是何等惡劣之地,當初老承安伯率領十萬大軍追著陳國殘兵進入邊縣, 僅余七千人回來。邊山就是一座石頭荒山, 全境只有當初逃避戰亂過去的幾個大族,攏共有三千余戶。土地是風化形成的沙礫地, 非常貧地,產糧量極少,養不起兩萬大軍。

賴瑾去邊郡, 幾乎等於送死,這是明眼人都能瞧得見的。

這麽一個地方, 父皇安排賴瑾過去, 成國公府竟然會答應, 且賴瑾鬧出如此多的事情後,也沒見張羅著給賴瑾換地方,還在沿途剿匪買糧擴兵,顯然邊郡有值得他們花大力氣去圖謀的東西。

他們的父皇應當是沒探明白,又擔心留下後患,所以派威遠侯攔擊賴瑾,叫賴瑾識破,以長郡為威脅,又回到京城演了一出以退為進,逼父皇讓步。

父皇豈能容他。這顯然是已下殺心,必要除之而後快了。

先太子一家蒙難,父皇拿陳王滿門平北衛營怒火保皇位。將灼華嫁給賴瑾,再讓她跟賴瑾死在一塊兒,成國公府即使想反,他也師出無名。

寧王恨極,低聲叫道:“他當真沒有一絲骨肉親情嗎?先太子當初入京時手握二十萬大軍,戰功卓著,有成國公府在側死死力保,仍舊讓父皇削沒了兵權,最後落得滿門俱歿。如今我無根無基,叫我去同梁王、趙王他們爭皇位……”他指向自己的脖子,說:“指不定明日就沒了。”

蕭灼華亦是無言。

寧王繼續說道:“賴瑭才是襲爵之人,他已然帶著兵回了尚郡,成國公府根本無心摻合立儲之事,又豈會助我。此舉分明是置我們兄妹二人於絕境。”他只是想活到將來離京就封,過點安生日子。

蕭灼華深吸口氣,平復了下情緒,對寧王說:“賜婚詔書已下,已無回轉的余地。你若爭太子之位,尚有一線生機,若不爭,你與母妃皆無路可活。至於我……如果跟賴瑾能活著到邊郡,而邊郡確實有值得成國公府所圖謀的,尚有活命之機。”

她頓了下,又補充句:“成國公府的家風頗好,不必為我擔心。”不知道是安尉她哥,還是安尉自己。她想到賴瑾的作派,哪怕知道他或許是在藏拙,亦生不出好感來。

寧王輕嘆聲:“若是太子大哥還在,該有多好。”大哥有容人之量,根基又穩,他繼位,大家都能活得安安穩穩的。

陳王造反,叫他們兄弟幾個明白,便是穩若磐石的太子都是可以倒下的,看似堅不可摧的父皇,也不得不獻上陳王滿門、坐在殿後嚎啕大哭賣慘求存。有兵有權,就可造反。陳王一句,“皇帝輪流坐,今年是你家,明年到我家……”喊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蕭灼華想到寧王現在的處境,直接戳破他心裏的那點紀想:說:“先太子已經死了,滿門慘死。”與其懷念先太子,不如先想想自己會不會步後塵吧。

寧王明白蕭灼華話裏的意思,默默地看著他,也不得不盤算起如今的處境和破局之策。

宮裏派人來給蕭灼華量尺寸裁制成親的喜服。

寧王不便留在這裏,只得告辭離開。

宮裏來的人剛走,又有門仆來報,成國公府的人在府外求見。

這個時候成國公府來人做什麽?蕭灼華說道:“讓他們進來。”

老賈跟著仆人進來,在恭恭敬敬地行過禮後,說明來意,將揣在懷裏的錦囊雙手呈上,說:“將軍叮囑讓我務必交到您的手上。”

一旁跟進來的壯仆,帶來的禮物搬進殿中,小心翼翼地放下,便默默地退了出去。

蕭灼華打開錦囊,入眼是整齊漂亮的字跡,讓人委實無法跟賴瑾那潑皮無賴聯系到一起,而信中的話語直白得看得她當場愣住。

她愣了好幾息時間,才回過神來,問老賈:“邊郡能種活作物?”滿是石頭的荒山,什麽糧食作物能長在巖石上?

老賈說道:“回殿下,將軍說邊郡能不能種糧,試過才知道。”

試?邊郡好幾個鄉的人,百年前就試過了。若是能行,早就種上了。蕭灼華不知道這是不是賴瑾在故布疑障,說道:“既然想試,試試也無妨。邊郡荒僻,自當多帶些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