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二十萬人聚在一起, 看似又雜又亂,但其實粗分起來就三種:軍人、工人、農民。

五萬大軍經過這一路打山匪、練兵,已經錘練得很好了, 用起來格外順手, 不需要太操心。

農業也好說,全民皆兵的另一面是全民皆農。糧食是萬代不變的民生大計,農業是根本, 因此, 全員投入開墾中。包括目前剛投進出生產的工業小作坊,也都是在為農業開墾服務,例如,鐵匠作坊拼命造鋤頭、鐵錘、鐮刀等生產工具。

石匠作坊先趕造一批夯土用的大石舂出來。磚廠現在還建不起,沒有炭。眼下用的木炭,找陳郡郡守買了一批應急, 先把鐵煉上。

木炭作坊只安排有五十個人, 要負責到山上伐木,扛下來, 還得徹燒炭的窯子, 從壘炭窯到等到炭窖自然陰幹可以使用還得有好幾天時間,就算是趕工, 沒有大半個月時間,炭窯沒法投入使用。

好在柴火和搭窩棚的草和木頭都是不缺的。到處都是草,開荒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割草砍草。

倒塌的房前屋後, 田間,到處都是樹, 因為久無人煙, 還新長了不少雜樹, 能砍的都砍了。

為了保持水土,那些長勢好,特別是上了年頭的老樹,賴瑾沒讓動。無論是莊稼漢還是當兵的,都知道留點樹蔭好納涼,沒舍得去動它們。

賴瑾要做的,就是把目前急需的項目先安排上,將人員調度過去,再通過考試選拔將管理人員安排上,再把考核晉升管理制度定下來。

這些都是他上輩子大學學到的管理知識,結合自家和叔伯的工廠實踐管理學到的,跟大盛朝根本不是一個路數,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先教項目負責人,再由項目負責人去教底下的管理人員。

他每天忙得腳得打轉,腦子嗡嗡的,偶爾還會缺這少那的出狀況。

帶的銅錢花完了,快發俸錢了。

銅錢都在兵卒、工匠、女工們手裏,每個人好幾貫銅錢的家底。

銅錢,十錢是一兩,十兩一斤,一貫錢是一千文,十斤重。

一路上,除了軍隊運糧食輜重配的大推車外,每人一輛小推車,都是他們自己掏錢,由上任軍需官孫潛一批批采買回來的,用來裝他們的行李和銅錢。

人均好幾十斤重的銅錢在身上,後面還有好幾萬每天只能領一碗粥的攜家帶口跟過來開荒的,不派兵時刻護著,賴瑾都得擔心他們被搶。

紙還在山上呈原材料狀態,造紙作坊目前顧不上安排,錢莊這東西還只是個規劃,具體實施得等到全面穩定,沒法通過吸儲回收銅錢。

雖說兵卒、女工們手裏有銅錢迫切需要換成金子,而他也有金子需要換成銅錢發俸錢,但賴瑾沒舍得直接換。

直接兌換,能虧得到他心肺脾肺腎一起疼。

當初在京城的時候,他以蕭灼華的名義,讓老賈連招帶買的弄了不少工匠,其中就有做首飾、刺繡的。可以將金子、珍珠、寶石加工成首飾,絹布、絲綢也可以做一批衣服出來賣。

人們手裏有錢,消費力上來,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自然就會跟著提升,衣服、首飾就有了市場。

最重要的是,這麽多單身男女,是一片相當大的婚慶市場。他們背景離鄉,不像在老家那樣有一堆親戚幫著張羅成親的物什,如今每天要上工根本沒有時間自己張羅,只能掏錢買。

這一個個的,還都十分有購買力。

當兵的、女工們,個個有錢,大部分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完全沒有任何壓力,花成月光都不用愁,吃喝都不用花自己的,發工資就又有錢了。銅錢重,已經成為趕路的負擔,放在帳篷裏還要擔心被偷。要是換成貴重首飾,無論是攜帶還是藏起來都方便許多。粗布麻衣跟絹布衣服,穿在身上就不是一個舒適度。

首飾、衣服加工出來,倒手一賣,掙的是翻倍暴利。

床單、被套、枕頭,婚慶床上四件套,和喜服,亦是很大一片市場。

京城來的繡娘織出來的上等刺繡,在邊郡、陳郡,便是豪族都沒有的。一輩子就成一次親,貴也要買,錯過了,可是一輩子的遺憾,掙再多錢都找補不回來的。這生意還可以做到陳郡的郡城、各縣城。

邊郡僧多粥少,二十萬人中只有二萬多個女郎,十幾萬單身光棍。這男女比率差,能把這些單身漢卷瘋。

賴瑾親自動手,畫了一幅賣首飾的連環畫廣告圖:一個穿著兵卒子甲衣的士兵領到俸錢,背著銅板去買了根帶有珍珠的金釵,雙手遞到一個穿著女工服飾的女郎面前,旁邊有個對話泡泡:“嫁給我吧!珍珠有多真,我的心就有多真。”

女郎含羞帶怯的側著身子站在那,兵卒子把金釵子戴在她的頭上。兩人穿著精美的喜服,在布置精美的房間喝交杯酒。最後是小兩口抱著剛出生的小娃娃,一家三口和和美美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