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因為路途遙遠, 又是從郡城、各縣等不同的地方出發,隊伍又拉得長,到的人便有早有晚, 且也不可能像尋常參加開張那般, 掐著時辰趕到。大多數都是算好日子,提前一兩天趕到,這樣即使路上出現什麽意外耽擱了時間, 也不至於誤了日子。

遠來是客, 想娶人家的女郎,還想做人家的生意,自然得好好招待。

房子沒有,帳篷卻是管夠的。

行軍路上,最怕的就是淋雨受寒,醫療落後, 傷風感冒都能要人命。因此哪怕桐油挺貴的, 賴瑾仍舊把路上能買到的桐油都買了。

桐油是桐樹果提煉出來的油,不需要耕種, 樹種在那, 每年都長,種植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但煉油成本高,哪怕豪商壓榨人工厲害,那壓榨到的人工讓他們算進利潤裏, 根本不可能讓價。桐油屬賣家市場,產量不大, 用途多, 做家具、造船刷漆、做防水油布都得用到它。

山路潮濕, 又經常下雨,不備足油布把糧食布帛的防水防潮做好,路上就該黴爛了。需要二十萬人運輸的物資黴爛在路上,賴瑾的全副家底都得折進去,相比起來,買桐油、油布的那點錢就不算什麽了。

他把沿途郡縣的桐油購買一空,考慮到要做服裝市場,趁著現在有人運,不用額外加運輸費,布也買得足,又有現成的人工,什麽時候需要添帳篷,什麽時候安排人做,都來得及。

待客的帳篷,跟行軍帳篷還是要有點區別的,它造得更大些,且又不需要再運輸,支帳篷的柱子也可以更高更大,不用讓人覺得住得憋屈。

裏面的陳設、擺設也需要考慮到舒適度。

賴瑾剿山匪的時候得到不少毛皮,一張沒賣,全部留作自用。

牛皮、羊皮,早在梧桐郡的時候就給新兵做甲衣用了,所剩無多,狼皮、狐皮、虎皮、熊皮等貴重毛皮,幾乎都還在庫裏,一張沒動。

賴瑾大手筆,量好尺寸畫好圖紙交給蕭灼華,讓她安排人做成狼皮地毯、狐皮地毯,鋪在帳篷裏。

七月份的天氣,熱到兵卒子們在帳篷地上潑水降暑,帳篷裏鋪上毛皮地毯,看起來就熱得直冒煙,但它好看,踩起來腳感十足,還闊氣。

帳篷加了紗窗透氣通風,等入夜氣溫降下來,暑熱散去,住著就還好。

沒有床,新打造都來不及。豪族睡的床多是楠木做的雕花加鏤空的,沒幾個月工夫根本打造不出來。臨時住的簡易床上不得台面。

賴瑾給他們打地鋪,用幹草做填充物做出厚床墊鋪在最下層,隔潮,再在上面鋪上狼皮做成墊子,之後上面鋪床竹席。

床上擺的不再是他們常睡的什麽玉枕頭、漆雕枕頭,用的他喜歡的軟枕。枕頭裏面填充的是蠶絲絮,軟蓬蓬。擺有坐塌,蓬松柔軟的坐墊、靠背都安排上。

他們要是住得舒服了,回頭逛鋪子的時候,說不定就順便買了呢。雖然自己也能做,但墊子上的件非常考驗繡娘水準,這就是档次的代表,自己做的沒這繡工就跌份了。

蚊子多,漂亮蚊帳是必須品,不僅屋裏的床上有,外面納涼還備有防蚊的傘形帳子。傘形帳子的靈感來自於遮陽傘,底下一個石頭底座固定,上面是張大傘,四周鑲了圈輕紗帳,分成片,方便撩開。不用的時候捆起來,用的時候,撐開傘,再把捆成團的幾塊輕紗布一解,就是一個圓形的蚊帳,好看又實用。

屋子裏再擺上茶桌、行李架,加點綠化盆栽點綴,布置就妥了。茶葉、布拖鞋也準備上,用絹布畫了說明圖擺在旁邊。

整體感覺跟旅遊住客棧差不多,馬馬虎虎就還過得去。

至於帳篷外,還是弄成一個個小院子。溪澗邊撿的鵝卵石除了費點人力運輸費,不需要別的成本,挑小塊的,撿回來鋪上就成。

兵卒子將手臂粗的圓木鋸成段,削尖頭,用大鐵錘咣咣咣地敲進地裏立起來,再用細麻繩捆上兩根橫木,就做成了原始粗獷的木柵欄,加點上植物點綴,很有回歸大自然的原野風情。

院子裏再添一張茶桌,兩把躺椅,吹著風,納著涼,晃著搖椅,再支上傘形蚊帳擋住蚊子。賴瑾自己試住過一天,沒有水、爐子,不方便洗漱,有茶也沏不了,廁所問題也需要解決。

他又添了幾個大水缸放在各院門口,加了一個煮茶的小爐子和放了一筐木炭,每隔十頂帳篷又添了一座茅房。為了避免不雅、味道重,糞坑建在帳篷後面,用木板蓋起來,上面還蓋了土。帳篷裏只有一個用陶土新燒的蹲坑,上完廁所用水一沖,幹幹凈凈的。為了避免有臭味冒出來,使用完以後把洞口給塞上。

貴族的衣服又長又寬,上廁所得先更衣,上完了再穿,不然容易將衣服沾上便便。他們穿衣服還得有一堆人伺候,所以明明是單人廁所,也需要蓋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