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周溫得知賴瑾要發兵攻打曹縣的消息, 匆匆趕到賴瑾跟前,將盤踞於曹縣的曹氏來歷、傳承詳詳細細告訴他。

曹氏在天下豪族中,實力不算雄厚, 但其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大齊丞相曹何, 是非常有名望的望族,提起淮郡,人們想到的便是淮郡曹氏。

大齊丞相曹何, 歷經三朝, 輔佐兩位帝王,一介文臣被封為文忠公,青史留名。他的後代分成好幾支,分散在曹縣各鄉,以居住在曹鄉的那一支為本家,其余各支緊緊圍繞在本家周圍, 形成非常龐大的家族勢力。

如今的曹氏有子弟在淮郡當主簿、糧曹的, 也有在其他郡縣為官的。自大齊朝國祚崩了後,曹縣族長世世代代當縣令, 縣尉、縣監等其他官職也都由曹氏子弟牢牢占據。

這等實力, 加上祖上蒙蔭,又地處偏遠, 爭帝位的都奔著京城去,等打到淮郡的時候,那都是天下大勢已定, 他家只需要俯首稱臣即可。新帝念及他家的名望,也都禮待相待, 以博好名聲。

周溫想說, 可以不打曹氏, 直接招攬。可他深知,將軍想要地、錢、糧,如果不打,很難養活大軍。可作為幕僚,有些事情總得叫將軍知道,心裏有個數。他特意提了句:“曹氏的先祖,文忠公曹何,那是青史留名之人。”

大將軍要是把淮郡曹氏打了,也得青史留名,大家都會說,文忠公曹何的後代傳承二百多年後,亡於大盛朝成國公府的賴瑾之手。文忠公曹何留的是青史美名,大將軍留個青史罵名。這也是為什麽無論誰家做皇帝,都留著他們家的原因。

賴瑾“哦”了聲,說:“青史留名啊。”留就留唄,怕什麽。皇帝家的祖上更顯赫,開國皇帝呢,到後代手裏照樣亡國,憑啥名門望族要跟皇帝區別對待。

幹他!

賴瑾催周溫趕緊去幫著余修清點戰功,叮囑道:“打仗不容易,都是掙的賣命錢,可別點錯了。”

周溫聽賴瑾這樣子說,就知道這事不能再提,抱拳領命而去。他只是參軍,出謀劃策說明利害關系即可,至於如何決斷,輪不到他來說道。他要是再說下去,惹怒到將軍,把他從參軍貶回到功曹,多不劃算。

……

賴瑾占下山陰縣的消息,當天晚上便到了曹縣。

曹氏族長兼曹縣縣令曹雄聽到消息後,召集族老及族中有作為的年輕子弟商議此事。

如今博英郡侯的次子就在郡城,曹氏都知道博英郡侯要打賴瑾,他們原以為這場仗要在陳郡打,火燒不到他們身上來,已經打算出點兵分點好處。哪想到,賴瑾竟然先打過來了。如今這場仗的形勢立即有了不同,賴瑾跟博英郡侯有了抗衡之勢,勝負之戰就定在了淮郡郡城,就看誰先占下淮郡。

曹雄算了下雙方的時間,賴瑾已經到了山陰縣,過了曹縣、文縣,就是郡城,順利的話,三五天就能攻打郡城了。

博英郡侯現在估計還在臨江郡,與淮郡之間隔著一個魏郡,如果急行軍,最快十天左右才能到。

淮郡富庶,郡城堅固,據城以守,只要守上十天半月的,博英郡侯到了,占據郡城地利,就能擋住賴瑾,甚至趁著賴瑾無堅城可守,反攻過去。

這場戰局的關鍵就在於賴瑾能不能在極短的時間裏拿下郡城。

哪怕現在賴瑾去攻郡城,時間都很緊。他既然著急攻郡城,必定不會攻打曹氏,應該只是過兵。

賴瑾的兵有十幾萬之眾,曹縣的縣兵、家兵加上族中青壯,最多只能湊出五千人。雙方實力相差過於懸殊,曹縣如果去抵擋賴瑾,純屬以卵擊石,自尋滅亡。

大家都覺得,賴瑾是出了名的渾、愛金子,給他送些金子歸順他就是了。出兵幫博英郡侯的事打賴瑾分一杯羹的事就此作罷,將來賴瑾跟博英郡侯打成什麽樣子,跟他們沒有多大關系。

曹雄瞧著賴瑾剿匪的勢頭,打匪寨都是一天攻完,猜測他多半分明天就會趕到曹縣。以賴瑾的性子,很可能到了曹縣,二話不說直接進攻,如果等到大軍抵達再談順歸,說不定就晚了。

曹雄連夜開庫房,取了兩千兩金子,十幾車銅錢、布帛,趕奔地入曹縣的官道,去等賴瑾。

斥侯早在大軍攻進山陰縣城後,吃過午飯便趕往曹縣。在曹縣收到消息時,他們已經盯上了縣令曹雄,將他的動向匯報到賴瑾那裏。

賴瑾剛起床就已經知道曹雄拉著錢財在路上等他了,心說:“這可真是送上門來的肥羊。”當即安排人去把新上任的前軍營的營將沐翔叫來。

之前剿匪時,沐翔累積的戰功不多,但他和千總賴忠一路上輪流帶兵守護在賴瑾的身邊,讓他安安穩穩的沒受到絲毫損傷,這就是大功勞。前軍都尉沐羆帶人去了草原,打仗總得有開路的前軍,賴瑾便把千總沐翔調到前軍,升成了率軍萬人的營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