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老賈並沒有在尚郡停留, 而是馬不停蹄直奔東安關。

他抵達東安關時,已經是入冬時節。

賴瑭正在為錢糧發愁,問糧曹下一批糧食和將士們的俸餉什麽時候能到。

賴瑭在京城掌管北衛營大軍的時候, 沒有戰事, 不需要發戰功和傷亡撫恤。十萬北衛營大軍,由兩郡之地一起養,五萬清郡精銳吃的糧食、領的俸祿都是從清郡運來的。

一直以來, 官府征收的稅收糧食, 扣除運去京城的,余下的用來養郡兵、縣兵以及各個衙門。

各家的家兵,則由各家的產出養。

賴瑭承襲爵位、掌兵,但只繼承到成國公府不到三成的產業,他手下有十幾萬大軍,包括清郡的四萬精銳, 如今全都得靠他養。眼下正在守東安關, 戰功、撫恤的開銷遠超平時養兵的支出,已經掏空了成國公府的存糧錢財。

他手裏的這點產業, 根本養不起這麽多的兵, 可眼下戰事吃緊,增兵都來不及, 若是削兵減開銷,幾郡之地可怎麽守!

賴瑭正在為焦灼的戰事和吃緊的錢糧焦頭爛額,親兵來報:“鎮邊大將軍的貼身家仆老賈求見。”

賴瑭以為自己聽錯了, 問:“誰?”小七身邊的老賈?

親兵又把剛才的話重復了遍。

賴瑭立即明白老賈是為什麽而來,他說道:“讓他進來。”

不一會兒, 老賈進入議事廳, 抱拳行禮後說道:“小的奉將軍之命來送信。”

賴瑭示意老賈呈上來, 待看過信,臉都綠了。他擡眼看向老賈,問:“他要撤人撤糧賣地?”

老賈垂頭不言。兄弟倆的事,他一個仆人可不敢多說半句。

賴瑭盯著信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問:“母親現在何處?”他那幼弟向來主意大,定下來的事,誰都改不了。清郡已經由小七承襲,想必母親也會聽他的。

清郡的錢糧可都在沐氏一族手裏,前線還有四萬清郡精銳,全都是用沐氏一族錢糧養大的,必然也是要跟著撤的。

老賈回道:“小的離開尚郡已有半月,不知。”你作為奉養嫡母的長子,你問我,你娘在哪?

賴瑭揮手示意老賈退下。

老賈默默地看了他一眼,連水都沒喝一口,就離開了賴瑭的大營。他在心裏暗暗感慨:西邊也在開戰,還是兩線開戰,大公子竟是連問都不問一句。

賴瑭又把信看了遍,想著這個時候,母親應該已經回了清郡。

眼下已經入冬,雙方都罷兵休戰,要等到開春暖和以後才有戰事,且東安關還有鎮東將軍和衛國公在,即便有戰事,他倆也能應對。

他將軍中之事安排好,又去跟鎮東將軍和衛國公打過招呼,便帶著護衛,一路快馬疾奔,匆匆趕往清郡。

東安關與清郡接壤,賴瑭快馬加鞭,幾天便到了。

他直奔清郡郡城的沐氏府邸,離府門還有大半條街,便見到諸多馬車停在外面,許多當地豪族進進出出,極是熱鬧,是母親在府裏才有的景象。

賴瑭略作思量,勒馬,調頭,打算先去郡守府找老二賴瑛打聽情況,卻是撲了個空,賴瑛去沐府見母親去了。

他再次去到沐府,到府門前呈上拜帖,求見母親。

門仆得知是成國公到了,趕緊派人去稟報,將賴瑭往裏迎。

賴瑭進去的時候,賴瑛正在苦勸沐真:“若是清郡撤了,恐前線戰事失利,到時不僅東邊四郡之地,整個大盛朝都將危矣。”

沐真慢悠悠地喝著熱茶,看到賴瑭進來,擡眼看看他,下巴朝旁邊的座位方向一點,道:“坐吧。”

賴瑭行了一禮後,坐下,問:“母親,此事斷無更改的可能了嗎?”

沐真說:“可以改。小七是想叫賴琦掌清郡,但賴琦不願意。我是打算將沐耀或沐羆調回來。東安關的四萬清郡精銳、今年清郡新訓練出來的新兵,都交給他們。以前沐耀和沐羆都在你手下做千總,彼此熟,一起抵禦東安關,可行。郡守之位,主簿沐襄、功曹沐良、郡監沐省,無論資歷才幹都可。賴琦要去邊郡,空出來的尚郡郡守之位,正好由賴瑛接任。”她擡眼看向賴瑭,又悠悠說道:“如此一來,你也不用再為錢糧發愁。”

賴瑛趕緊說道:“母親,錢糧只是一時短缺,有解決之策。”

沐真問:“怎麽解決?用清郡的糧食養尚郡的兵?”賴瑛這些年在清郡摳的那些錢財產業,可養不起好幾萬新兵。幾萬新兵,僅打造甲衣、兵械都是一大筆開銷,用的全是清郡府庫的錢。

賴瑛說道:“母親,您從小教導我們,一個府裏出來的兄弟,榮辱與共,理當互相幫扶。眼下守東安關,守的也是清郡之地。府裏是個什麽情形,您執掌府中多年……”他說罷,起身,跪在地上,把頭叩得砰砰作響。“求母親三思,待打退東陵齊國,兒子什麽都聽母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