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皇後聽到蕭灼華要請旨誅逆賊, 把孩子抱給奶嬤嬤,問蕭灼華:“如今的大盛朝可還有忠於皇室的兵,可還有忠於皇室的臣?就連你自己都不聽朝廷……”她的話沒說完, 便叫院門外守衛的聲音打斷:“見過大將軍。”

緊跟著, 守衛進來通報,“大將軍求見。”

皇後瞪了眼蕭灼華,換上溫和的模樣, 道:“有請。”

沐瑾進入正堂, 就見到蕭灼華站在皇後身側,一副剛挨了罵的模樣。他擡眼瞅了她一眼,心道:“無論位置爬得有多高,在親娘跟前都只能盤著,挨罵也只能受著。”大家都在親娘跟前挨訓,心理可平衡了。

他行完禮, 在皇後的下首邊坐下, 道:“母後,方才灼華向你說了英國公府擁立梁王世子當皇帝的事了吧?”

皇後輕輕點頭, 道:“我可否問問, 將軍如何打算?”

沐瑾抱拳道:“回母後……”話出口,見蕭灼華還站著, 一副罰站的模樣,趕緊過去把她拉到椅子上坐下,將玉嬤嬤剛端上來的茶遞給蕭灼華, 說:“順順氣。我就知道你心裏肯定憋著火氣,特意派人守在門口, 一有消息就叫我。”

蕭灼華沒理他, 低頭喝茶, 努力平復情緒。

沐瑾這才對皇後說:“大盛朝只經過父皇一朝,根基不穩,眼下各地戰亂四起,諸皇子又全都沒了,國祚已是到頭。可英國公擁立梁王世子當上皇帝,他在名義上便能號令如臨江郡、平川郡、廣庭郡等只有一郡之地、兵不強糧不多的小郡,再加上英國公的勢,他們在收服各郡上就勝了一半。我們動兵,皇帝就可以下詔征討逆賊,對我們極為不利。”

“陛下、太子、梁王俱都是死在英國公手裏,得讓他這逆賊之名落實,叫梁王世子這皇帝當成名不正言不順的篡位皇帝,將來我們才好想怎麽打他就怎麽打他。我之前與灼華約定好,必要英國公滿門人頭以奠太子。”

皇後道:“你的意思是想讓我下討賊懿旨?”

蕭灼華擡眼看向沐瑾。同樣是請懿旨,她挨得訓,沐瑾不挨?

沐瑾“呃”了聲,說:“母後,若是下征討懿旨,以眼下的局勢,必然不會有人響應,會很尷尬。我的意思是你下道罵賊懿旨,由你通過傳懿旨大罵英國公、梁王世子等,給他們蓋章認戳將他們定為反賊,不承認梁王世子是蕭氏子孫,把他從皇室宗藉除名。英國公借不了皇帝的名頭,就收不了那些零散的郡縣,只能老老實實一塊塊地盤慢慢打。”

皇後頷首,道:“所言甚是。”她當即吩咐隨侍宮女:“去取我的鳳印。”

不多時,宮女捧著鳳印出來,呈到皇後跟前。

皇後擡手示意宮女端給沐瑾,對他說道:“你且拿去用。”

丈母娘的東西,沐瑾當然不能要。他說道:“母後,我已經派人去叫周溫過來,待會兒叫他擬罵賊書,待他寫完,您過目,覺得妥當,您再蓋章,我派人以您的名義詔告天下,再給英國公去一份。”

皇後不動聲色地看了眼沐瑾,道:“好。”

沐瑾知道皇後對他小心翼翼的,很擔心他容不下她們。他覺得,既然同一個屋檐下住著,且要一直住下去,還是早點讓人放心的好。

他說道:“母後,在我心裏,最重要的不是權勢富貴,是家人。錢是掙不完的,地盤是打不完的。掙錢,有賠就有賺,地盤有打下來的,還有丟了的,都是來來去去起起落落的。可我要是哪天吃不上飯,我回去找阿娘,她能不理我嗎?不會的。她頂多一邊罵著我沒出息,一邊給我張羅吃食,怕我餓著凍著。”

他頓了下,說:“我曾聽過一句話,父母若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若去,人生只剩歸途。有阿娘在,無論什麽時候都會有人疼有人護,有個依靠。灼華老擔心我卸磨殺驢,防我,但您是她阿娘,她對著您不設防,有什麽事情能跟您商量,有難處、傷心了,哪怕只是到您這兒坐坐都能好很多。”

蕭灼華側目,盯著沐瑾。

皇後看著沐瑾,若有所思。

沐瑾繼續說:“我與灼華是夫妻,往後的歲月都是她陪著我走,我病了、受傷了,會由她來照顧,我出征在外,家裏是她在打理。我跟她成親,叫成家,我與她合在一起,才算是有完整的家。她的想法、她的感受,她能不能安心、開不開心,與我切身相關,她好,我好,我們的家才能更好。您能逃出來,灼華還能有阿娘,我是打心底高興。”

他頓了下,說:“我想幫太子一把,不是因為他是太子,是我之前在京城裏,每次看到他跟灼華在一起,都牢牢地護著她。即便是我跟灼華起兵,太子看在妹妹的份上,都毫不猶豫地幫我們。太子沒了,秦淡養在您膝下,不是我不願養她,而是我將來要起兵,收養先太子的女兒,很容易讓人借此生事。孩子改了姓,養在你膝下,有姑姑、姑父護著,往後大盛朝的風風雨雨都跟她沒關系了,她想怎麽長、想過什麽樣的日子都隨她高興。她想當將軍就去當將軍,想做官就做官,想做富貴閑人,我們家又不是養不起她,養著就是了。舅兄就這麽一點血脈,看在他當初那般護妹妹的份上,我這個做妹夫的,也得把他的孩子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