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從科舉到成立禮部、兵部, 到沐瑾翻出歷朝歷代的律令讓刑部擬定律令,連番舉措把淮郡上下官員砸得暈頭轉向,也讓眾人想起這位有多能折騰, 議論他不孝父親的聲音瞬間全沒了。

實在是對著一個十三歲就起兵打皇帝的人講禮法、孝道, 只能是白費唇舌。大家跟著他謀大前程,卻議論他不孝,難看的只能是他們自己。一邊唾棄沐瑾的人品, 一邊追隨, 臉會疼。

況且,沐瑾就只差指著鼻子對著大家說:在我的地盤,我就是規矩,少廢話,多幹活。

一大堆活計壓下來,眾人的頭都大了, 全都沒了聲音。

周溫作為剛上任的禮部尚書, 整個禮部目前只有他一個,他的官服、官印還在制作, 衙門還不知道在哪, 建雕板印刷廠需要的錢財還沒有獲批,又讓他建祖廟, 一時間有些焦頭爛額。

他還不能推辭,不能說活太多幹不了。大將軍是什麽性子?幹不了是吧,換人。

禮部尚書, 二品重臣,位比九卿, 周溫就算是瘋了, 也不會說自己幹不了。他只能跑去問沐瑾要人。

沐瑾讓周溫找蕭灼華, 他正在忙著張羅兵部的事情。

別的衙門捅出再大的簍子,沐瑾都兜得住,任由蕭灼華帶著他們撲騰,但兵部不行。兵部要是出事,是真能要他全家老小的命。

每一個進兵部的人,都是沐瑾精挑細選的。有才能有戰功能打仗都不行,必須可靠、忠心。選人、分部門、劃定職能範疇等,哪怕手底下不缺人才,直接劃拉過來就能用,仍是小半個月才忙完。

轉眼到臘月下旬,眼看離過年都沒幾天了。

賴琦、賴瑗、賴琬三兄妹接到沐瑾的命令,帶著騎兵護衛,一路奔行,趕了回來。

沐瑾把賴瑗調去兵部擔任左侍郎,正三品高官,在兵部的地位僅次於兵部尚書,屬於二把手的位置,分管武庫、馬匹。

聽起來好像沒什麽權利,但實際上,打仗打的除了兵糧,就是兵械甲衣。她要是不給發武器,兵將們空手上戰場嗎?戰馬自不必提,一匹戰馬十萬錢,騎兵、千總級別以上的將領、送信必備。

軍功曹余修擔任兵部右侍郎,跟賴瑗的位置差不多,但左尊右卑,賴瑗的位置隱約要高一些。例如,要是兵部尚書沐堅退休辭官,如果不另行委派,順位接替,就是賴瑗接任。余修管著軍籍、軍功、地圖等幾個方面。

兵部尚書屬於總攬、銜接上下的工作。昭武堂、武舉、驛站由兵部尚書直領。昭武堂和武舉是教育。驛站,是傳訊軍情信息的機構,建在路邊提供住宿、歇腳、換馬補給的驛站,只是它的一個後勤部門。

軍隊屬於軍隊系統,雖然也采用科舉選才制度,但它跟文官系統、司法系統不在一列,自己培養、選拔人才。沐瑾看不習慣宋朝文官打壓武將,搞得國家軟弱無能樣。他走的是以武立國、以文治國,文武齊駕並驅的路子。

在他這裏就是,拿筆的少來指揮拿長刀的做事,坐在衙門裏摳著頭皮揪頭發的,不要來指點流著血跟人拼命的怎麽打仗,當兵的也少去管當官的怎麽治理地方,各自做好本職工作。

賴瑗回來,先到兵部走馬上任,報道。

城中已經沒有大的空宅,只能讓工部花錢買宅子拆散再建。

新成立的兵部衙門,是在連夜拆完宅子騰出來的一片空地上搭的大帳篷,作為臨時辦公場所。

沐堅對賴瑭、賴瑛恨入骨,對賴琦三兄妹倒是沒什麽。他們仨對成國公府的家業一分沒落著,都早早跑來投奔幼弟。至於老四賴瑤,親娘都沒了。清郡的人過梧桐郡的時候,歇了一個冬天,賴瑤和方稷又是給安置紮營的地方,又是給帳篷、炭火、糧食支助,待人是真沒得說,清郡上下承他們的情,也記這個好。

賴瑗報完道,領了官服、官印,便趕回沐府。

沐瑾和沐真大清早出城看山勢地形去了,只有許姨娘在府裏。

賴瑗去到許姨娘的院子,見到賴琦和賴琬的神情都不太對,問:“怎麽了?”

賴琬嘴快,倒豆子似的把剛從許姨娘知道的事告訴了賴瑗。

賴瑗良久無言,都不知道說什麽好。

賴琦沉聲道:“四十年夫妻,費盡心血為他撫養兒女,阿爹為了護二哥幾個外室子女,寧願拋舍發妻嫡子,到頭來,小七還得落個不孝父親的名聲。”他擡眼看向許姨娘,道:“阿娘,我欲改姓,姓許。”

賴琬和賴瑗大驚,齊聲驚呼:“三哥!”

賴琦說:“母親在和離前,寫了放妾書給阿娘,將戶籍遷到我的戶籍裏。她已不再是妾室,可立女戶,我入她的戶籍,改隨母姓。母親這一輩子太苦了,不能叫她老了,還讓別人指著她唯一的血親兒子罵不孝子,不能她費盡心血拉扯我們,她受欺負的時候,沒有一個站出來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