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清晨, 各部的尚書、左侍郎、右侍郎、新上任的都察院都禦使賴貴也在堂中。

賴貴從小讓家人賣進成國公府為奴,如今年方二十,便已經成為二品大官, 掌監察百官之職。他的出身是堂中眾人最低的, 也算是最傳奇的。這是賴貴第一次到堂上議事,他跪坐在座席上,半點跟人打交道的意願都沒有。

眾人看他那態度, 再看沐堅、周溫、方易這些也是沐瑾手底下出來的都沒過去, 加上早就聽說過此人油鹽不進,自然也不願去討那沒趣。

許瑗也是第一天到前堂議事。她在各部衙門中只看到自己一個女官,整個大堂中,只在主位一側較偏僻的地方擺了幾張桌案,有幾位女官正在那整理筆墨文書,雖然有些感慨堂上的女官比軍中的女將還少, 但並不意外。

招兵的難度比考官的難度低多了, 軍中招女兵都難,能考官的女子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寒門小戶不會為女子請教習夫子, 高門大戶對女子的要求是相夫教子、貞靜賢良, 認為出去拋頭露面有失體面,她阿爹和謝有文這種能把女兒當成兒子教的鳳毛麟角。

來考女官的少, 承受的異樣眼神就多,而世道對於女子又有諸多限制,女子不若男兒那般能四方闖蕩增長見聞閱歷, 得到諸多鍛煉,自然也就從多方面落敗了。

眾人見到沐瑾和蕭灼華過來, 立即在各自的坐席前跪坐好, 行禮拜見。

沐瑾坐下後, 擡眼看向堂上眾人,說道:“我坐在這裏,主要是有幾件事情要辦,也有些事向你們交底,一解大家心中困惑。外面有傳言說我要鏟滅天下豪族,不給豪族留一絲活路,就連自己族裏出來的豪族也要鏟,說我把賤民奴隸當成人,目無禮法。”

堂上寂然。

任誰都沒想到,沐瑾會當眾把這事說出來,更沒想到,他竟然還有直面回答這話的意思。

蕭灼華擔憂地在桌子下悄悄握住沐瑾的手,暗中示意:慎言。

就怕他把那句要造天下的反說出來。

沐瑾輕輕拍拍蕭灼華的手:安心。

他說道:“禮法要是有用,大齊末期的皇帝就不會像砧板上的肉。禮法崩了二百多年,一個個把皇帝當成屁,來跟我說要遵禮法守規矩?自身難保的人來教我怎麽做人做事?對於這種腦子有坑的,我的建議是讓他們去地下跟大齊亡國的皇帝討論怎麽用禮法延續國祚,少來坑我。”

“我們要做的是重定秩序,平定天下,讓世道歸於太平,讓所有人都能豐衣足食,讓諸位能搏一份富貴榮華封侯拜相名垂千古,讓後世子孫非嫡非長也能憑著本事搏前程謀富貴,哪怕不那麽聰明,學不了文,還能從武,哪怕文不成武不就,還能靠著興趣愛好謀一份前程出路。讓路邊不再有餓死的枯骨,讓種地的人能吃上口飽飯,讓織布的人能穿上暖和的衣服。”

“很多人看不起賤民,看不起女人,瞧不起弱者,卻沒想過滴水可以匯成汪洋。我的兵為什麽強壯?因為他們雖然出自賤民,但在我軍中能活得像個人,他們為了能夠出人頭地活得像個人,拼盡全力、舍棄性命也再所不惜,一個這樣的人很弱小,但當二十多萬這樣的人匯聚到一起,讓我能夠有底氣、有實力去平定天下、給你們榮華富貴。底層的百姓,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底氣。”

“女子弱,不成事嗎?我軍中的第一猛將是個女子。在我出征時,為我守穩幾郡之地,給我供應錢糧的是個女子。率領五千騎兵在草原取得初次大捷的,三位千總中,兩個是女子。”

堂上眾人默然,有下意識看向蕭灼華、許瑗、賴貴的。這三人,兩個女子,一個連賤民都不如,是賣身為奴的奴仆出身。一個穩坐朝堂,一個帶兵出征,一個官至高位。

沐瑾的目光從堂上豪族出身的眾人看去,道:“諸位做不成豪族,可以做士族、貴族,諸位的子弟可以考取功名入仕,可以經商做買賣成為一方富豪,坐擁萬貫家財。”

“商人為什麽要是賤籍?土地、糧食是國之基石,商為國之血液。商業的流通,就如血流在人的體內流淌,將營養輸送到生存所需的每一個地方。工匠為什麽要地位低賤?人們住的宅子、走的路、跨過的橋,士兵打仗所拿的武器都是工匠造的。一個國家的國力體現在百姓富裕、工業發達、商業繁盛、吏治清明、軍隊強大。”

“我們要走一條能夠讓迅速崛起的富強之路,這便是我之前為什麽要做那些安排,現在為什麽要坐在這裏。”

“成立都察院是為了揪出蛀蟲保吏部清明。成立兵部是為了保障兵強馬壯。成立工部是為了讓我們能夠迅速生產出強大的武器、好用的生產工具種出更多的糧食、織出更多的布,修建城池、道路、屋舍。讓刑部制定新的律令,是為了保障工農商民都能夠穩定發展。養兵,是為了保護我們不受欺淩,能去征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