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沐瑾和蕭灼華一行, 是先繞道位於邊山西南面的邊郡郡城,之後又再從郡城北上,入草原。

此時正是秋收時節, 稻田裏全是正在忙著收割的家人, 正忙得熱火朝天。整個收割過程跟流水線作業差不多。因為不是純自動機械化,人的力氣沒有機器大,整個過程並不是一體化, 而是分開的。

第一步, 自然是將稻谷割下來,用的是一人多高的長鐮刀,刀刃極為鋒利,長有四十多厘米,呈月牙型,刀子上面有一個輕薄的網框。網的最外圈是鐵絲的, 為了減重, 用的細麻繩。隨著鐮刀把稻谷貼著泥地面齊根削斷,上面的網兜隨之掃過, 便將割下來的稻草兜在了裏面。鐮刀一揮, 身前半徑兩米內的稻谷都到了兜裏,收割稻谷的人再把網兜一翻, 就將整齊堆放的稻谷倒在了田地裏。

收面兩個人,一個負責推動打谷機、踩動打谷機,將稻穗上的谷子跟稻谷分離。

打谷機裝在約有兩米多長的長方形的大木盆裏, 人和打谷機都在木盆中,隨著踩動腳下的踏板, 打谷機轉得飛快, 稻穗上的殼便脫落到了木盆裏。旁邊的人, 則負責把地上成捆的稻谷遞給踩打谷機的人。

等到大木盆裏的稻谷裝不下後,他們再推著大木盆到岸邊,將稻谷裝進三輪手推車筐裏,推著手推筐運回去晾曬。稻草則搬到岸邊的田梗上晾曬,既可以在冬天缺少草料的時候喂羊牛,也可以用來生火,還可以鋪床、蓋牲口棚。

大人們在田裏忙活,一群孩子跟在旁邊幫忙,揮鐮刀、踩打谷機不適合孩子幹,他們便幫著遞稻谷給打谷機的人,一些淘氣的孩子則在田裏玩耍,抓魚、摳泥鰍,滾得滿身的泥,那咋咋呼呼的叫嚷聲極具穿透力,相隔很遠都能聽到,還有因為孩子太淘氣,遭到母親訓斥喝罵的。

隨著沐瑾一行靠近郡城,那些收割完稻谷的人家,正推著用麻布袋裝好的稻谷去交稅貢。

長長的交稅隊伍長拉老長。

這些莊稼漢曬得渾身黑到發亮,汗水沾在結實的皮膚上,每一個人都散發出肌肉的力量感。一些戴著鬥笠的婦人雜夾其間,讓秋季的烈日曬得汗流浹背。她們有些力氣小,推不動糧車,或者是家裏有點錢財的,便用驢車拉著。運糧隊伍中,還能看到村長的身影。村長的官服是綠色的,站在一群或穿著麻衣,或打著赤搏的人群中格外顯眼。

這些運糧的隊伍全由村長帶隊。交稅糧是要過稱的,許多人不要說算數,連稱都看不明白。村長組織交稅糧,出發前要過稱,到交糧時,收糧人員還得過稱、算數。這時候,他們交完稅糧,還可以再賣一批糧。糧價都是統一的,這要是自己單獨去賣給商人,容易被坑,不如跟著村長在交糧時就順便賣給朝廷,等交完糧還可以去添置物什。一個村的人結伴,又有村長在,不怕搶、不怕坑,誰要是敢坑他們,村長能立即帶著他們去找縣尉做主。要是縣尉不管,那就找縣長。

蕭灼華坐在馬車裏,她離運糧的隊伍之間僅隔著幾個貼身侍從,對於他們臉上的汗水、笑容全都看在眼裏,聽著他們相互攀比誰家交的糧多,心頭極為感慨,目光不時掃向沐瑾。

若是在她離京前,誰告訴她,交稅能交得這般興高采烈,她只會覺得被人當成傻子哄騙,如今卻是實實在在地發生在眼前。

沐瑾見蕭灼華頻頻看他,問:“想下去逛逛嗎?”

蕭灼華原本只是感慨沐瑾給大家帶來的變化,說到了他想讓大家活出個人樣,聽到他的詢問,頓時意動,點頭。

沐瑾拉起蕭灼華的手,喊了聲:“停車。”

馬車停下,他拉著蕭灼華下了車。

靠近郡城,路上人多,為了驚擾到納糧的百姓出現混亂,淮郡大營的兵馬都在後面。衛隊只派出少部門,假裝成好幾支行商隊伍,分散在馬車的前後。他倆的馬車就兩輛,一前一後,每輛馬車前只留十幾個尋常護衛打扮的侍衛。

乍然看起來就是哪個大戶人家出行,並不顯眼。

他倆下車,立即引起旁邊交糧隊伍的注意,眾人紛紛看來。

沐瑾拉著蕭灼華走到旁邊的村長跟前,笑眯眯地打招呼:“村長好呀。”

蕭灼華瞧見沐瑾這自來熟的熱絡模樣,不由得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村長客氣地抱拳回了一禮,不動聲色地上下打量二人,帶著幾分警惕,問:“有事嗎?”

沐瑾說:“我家是開米行的。”

村長“哦”了聲,扔下兩個字給他:“不賣。”帶著隊伍繼續往前。

沐瑾道:“我沒說買,就是打聽個行市。我這是剛過邊山防線過來,想看看能不能在這邊開鋪子。”他湊近了,小聲說:“朝廷給什麽價,我們能……”他悄悄地比了個手勢,意思是可以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