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京江口縣城, 在賴瑤和嵐鏗攻城過後,就成為了空城。

城內外的百姓,被賴瑤所領的軍隊強行遷至長郡, 再由官府安排人, 分配到各郡縣安置。逮到的俘虜如今還在軍工部基建司軍隊的看管下,到處挖渠打井修路。

如今城中只剩下五千隨時可能燒船撤離的齊國駐軍。

城裏抓不到奴隸征不到民夫,當初讓賴瑤率軍用投石機摧毀的城墻自然也就無從修起。

許瑗跟隨齊仲帶著五千騎兵飛奔至京江縣, 直奔城門、城墻盡皆破損的城門口, 馬背上的騎兵以單□□射殺城門口的士兵後,搬開他們攔路的櫃馬樁,率軍直接沖入城中,直奔港口停船的方向。

此刻,高邑王姜連正帶著人在港口的大船上跟對面漓郡郡守喊話談判。

漓郡郡守想要奪船,但戰船龐大, 想要開動起來並不容易。

艘戰船停泊在岸邊, 全部以繩索相連,錨也全都放下了, 哪怕是順風順水, 砍繩索、起錨、揚帆、操控船舵都需要人手和時間,且船排得太密, 只能從最外面層逐漸駛離。

無論是所需要的人手,還是開船所要耗費的時間,都杜絕了偷襲開走船的可能。

漓郡郡守偷襲不行, 明攻對方就要燒船,只能跟高邑王姜連談判, 想把這些戰船贖回去。

如今沐瑾是齊、魏兩國共同的敵人, 若是他們兩家再不聯手, 只怕很快就會被沐瑾蕩平,不如讓他們把這批戰船贖回去,只要沐瑾敢出兵打京城,他們就打臨江郡,直逼淮郡。

齊國沒有水軍,沒有船夫,連個會修船的人都找不到,這些船落在他們手裏只是擺設。

之前那場仗,齊國損失了八十萬兵卒,哪怕現今把人征招來了,也是缺武器甲衣,遇到兵甲精良的沐瑾,根本沒有可戰之力。

不如這些戰船跟魏國交換批鐵器、甲衣,先把軍隊裝備好,以備沐瑾攻打京城,先渡過眼前的危機,以圖將來。

高邑王姜連讓漓江郡守說動了,但為防對方有詐,正在談怎麽交易,然後就聽到有轟轟隆隆的巨響從後方傳來。

他回頭看去,只見城中煙塵四起,煙塵和轟隆聲都在迅速朝港口迅速逼兵。能有此聲勢的,只能是沐瑾的騎兵到了。

高邑王姜連迅速下令:“禦敵!”

賴瑤、齊仲帶著騎兵迅速來到港口,他們見到齊軍,先把單□□上的箭對著齊軍來了一波遠距離攻擊,射殺不少人,便把弩掛在了馬背上,拔出長刀,朝著岸邊、船上的齊軍沖殺過去。

高邑王姜連見齊軍沒有抵擋之力,大喊:“燒船,快燒船。”

可大白天的,想要燒船,還得找火把。

漓江郡守見狀,喊:“別燒了,人在船上,一旦燒起來,大家都得死。高邑王,快,上我們的船,往漓郡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沐瑾的水軍還沒訓練起來,造船的本事也不行,拿著這批船也沒用,快走。”

高邑王姜連猶豫了下,見騎兵竟然騎馬上了船,再看他們兵甲精良氣勢洶洶的模樣,只猶豫了一瞬,便帶著人,踩著跳板,往只隔著十幾尺遠的漓江郡守的坐船去。

他上了甲板,漓江郡守便匆匆喊道:“快開船,快!”

這時候的風不大,想靠風帆前行,難,只能靠坐在底層船艙裏的槳夫人力劃動。數十人一起劃動大槳,迅速將他的坐船跟周圍的戰船拉開距離。

漓江郡守看著近在咫尺的大量戰船都快到手了,也飛了,心痛無比,卻是沒法。

沐瑾軍隊的戰鬥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八十萬大軍,死戰不退,都沒能把他給打趴下。

齊國傾舉國之力打沐瑾,結果,齊國幹到沒兵、沒甲、沒兵械了,沐瑾卻是連傷筋動骨都算不上。他的軍隊甚至過了橫斷江,打到泰安郡。

船要是飄在江上,漓江郡守有把握帶著水軍把沐瑾的旱鴨子軍隊給滅了,可船停泊在岸邊,固定得穩穩的,跟平地上沒太大區別,他要是再想要這批船,怕是得把自己搭進去。

漓江郡守只能忍痛撤離。

高邑王姜連只帶著附近的幾百個隨從跟著漓江郡守逃了,另外還有四千多齊軍,大部分都讓騎兵斬殺了,只有極少數聽到大喊投降不殺,當場扔了武器的活了下來。

賴瑤跟齊仲拿下港口的船,又把城中清理了一遍,將分散在城裏的小股齊軍找出來,就地看守。

如今兵出長嶺,京江口占下來就是他們的了,剩下的就是等朝廷派官,那些做買賣的豪商過來,把毀於戰亂的城池慢慢經營起來。

京江口占據極佳的地理優勢,哪怕是個沒什麽見識的普通人都能看出,只要戰事一停,這裏很快就會變成比以前更加繁華富庶之地。

水運,南北通商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