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賴瑤麾下的五萬大軍留在了京城, 沐瑾只帶走中軍大營,以及從草原調來的三萬騎兵。

中軍大營的兵,分別由都尉沐翔、都尉戚榮各領兩萬, 兵分兩路前行。

沐翔所領的兵, 出京城平原後,從商郡、保平郡、清郡到東安關。

戚榮所領的兵,則是從偏南的祁郡、楚郡、尚郡到東安關。從這條線趕到東安關, 要繞些一路, 但沐瑾並沒有給他規定時間。

他給他倆的任務時,把沿途各郡縣都清理幹凈,別讓齊國有潰兵逃躥在外,順便把那些趁著世道亂聚嘯山林打劫的也都清理幹凈,再就是發救濟糧。

戚榮、沐翔是最早跟著沐瑾的那批人,兩人都是北衛營出身, 在跟著沐瑾從京城出來時都是千總, 那時候就在沐瑾跟前效力,對沐瑾行事要求最是清楚明白。

這乍然看起來像是幹雜事, 會耽擱行軍打仗攻占城池, 實際上,亦是給他們立功的機會。

肅清治安, 剿匪、逮齊軍的遊散潰兵,保一方太平,也是功績。

地盤剛拿下, 各地縣令、鄉長還沒到任,鄉兵、縣兵沒有組織起來, 各地可以說是處在無治理的混亂狀態, 最易發生豪族劫掠趁機起事, 山匪流民亂躥。

這些人進了鄉縣裏,輕的就是搶點東西,重的殺人放火滅一家一村的,多的是。

齊軍的主力軍隊敗亡了,總還有分駐在各地的郡兵、縣兵,那些貴族、士族,全都是奴隸主出身,每個人身邊都有私兵,這些人散在各處,要是不清理幹凈,他們作起亂來,還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

衛侯要占東安關,一路過去急行軍,頂多就是把途經的縣城、郡城裏的齊國官員、軍隊拿下,其它周邊地區的,沒那時間去。

沐瑾分兵兩路,讓沐翔、戚榮把境內全部清理遍,不止要清理郡城、縣城,連鄉裏村子也都要排查遍,在排查時,順便把戶籍、人丁情況登記好,再視情況調派救濟糧。

這樣的話,等到他們打東陵的時候,後方清理幹幹凈凈的,穩當,蕭灼華派官過來,也好治理。

如果要讓蕭灼華派郡尉、縣尉來清理各郡縣,東邊幾郡的青壯又都打光了,那就意味著,她得在西邊諸郡征招外派的郡兵、縣兵,再讓這些赴任官員帶著軍隊上路,到地方以後,再去摸查、清理各處賊患。這開銷、工程量,可比大軍路過時順便清理掃蕩幹凈,要大得多。

哪怕是剿匪,那也是打仗,按照郡兵一千人、縣兵一百人的標準,很可能不夠,要擴兵。擴兵要增加開銷,擴完兵打完仗再裁,還得再給一筆遣散安置費。沐瑾現在養兵壓力巨大,省不得一個銅板掰成兩個花,能省則省。

再就是,從西往東,橫跨大盛朝,西邊招的地方兵去管東邊的治安,人生地不熟,想逮個山匪,還得先找路,每年放探親假,給的那點假期都不夠趕路的。不給放假,讓兵卒子跟家人幾年、十幾年地分開,生孩子、養孩子怎麽辦?把家人接到東邊來?有西邊有家有業日子過得好好的,肥沃的莊稼地還給村子裏,跑到東邊來耕作因戰亂荒廢長草的地?傻子都不幹!

沐瑾的打算就是,大軍過鏡,先把地方清理幹凈。

之後蕭灼華派官,就地征招郡兵、縣兵。東邊諸郡的男丁都打光了,那就招女子兵唄!當兵的薪俸高,她們成為郡兵、縣兵,一個人就能養活一個家,全家就有了活路。農忙時,再給放個農忙假,不會耽擱種地。

哪怕她們帶著孩子,有托兒所、幼兒園、學堂,孩子上學放學的時間,跟他們當值的時間是一致的。他們早晨去衙門的時候,把孩子送去學校,散值的時候去接娃,什麽都不耽誤。

把從在西邊征招地方兵調到東邊來的開銷,用在建幼兒園、學校等民生配套設施上,它不香麽?

沐翔和戚榮在後面清理各郡縣,沐瑾則帶著騎兵、一萬中軍大營步兵以及自己的衛隊,先趕往清郡。

清郡是他阿娘的老家,沐氏一族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沐瑾起家的大部分本錢,也都是源自清郡。

雖然他從來沒有到過清郡,如今有機會,自然還是想去親眼看看的,將來這邊也會作為一個經濟中心存在。

地方大,土地富饒,有鹽礦、鐵礦,離東安關不遠,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囤兵駐紮,都是好地方。

沐瑾從官道過去,沿途看到的耕地全部荒棄。地裏長滿了草,水田裏也沒了稻谷作物,野兔斑鳩等小動物在田間地裏到處躥。

縣城裏十室九空,剩下的那戶是有拖累,走不了,在苟延殘喘中掙紮過活。

沐瑾以前沒來過清郡,但他見過清郡遷到淮郡的人,清郡大半的土地都有他的名下,有賬冊有收支記錄,有人口冊子,再看到留下的城池房屋,想也知道曾經有多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