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夜裏醉酒的事情,葉嘉已經強制地抹除了大腦中關於這件事的記憶。抱著一種‘只要我不想它就煩不到我’的心理,葉嘉理直氣壯地把昨晚自己強按著別人親給忽略過去。

大清早醒來,面對周某人時不時瞥過來的眼神,葉嘉都硬著頭皮裝作無事發生。

周憬琛也沒有為難她,裝作一副掩不住惆悵的姿態去洗漱。

大雪下了一夜,晨起時門外堆積成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弄根棍子插下去,至少有一尺深。葉嘉都覺得神奇,這一夜的降雪量能達到這麽深。

果然‘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裏’這樣的詩句不是誇張。

“不成,這天兒眼見著就得冷,怕是今年不好過冬啊。”葉嘉站在門口,瞧著漫天的雪色眉頭皺得老緊。孫老漢和阿玖天沒亮就在院子裏鏟雪,一會兒還得將吃食運去鋪子裏。雪不鏟掉,車不好架。葉四妹把孩子抱到前院來,也拿個掃帚在院子裏幫忙掃。

“除了燒火盆,咱們這邊也沒別的法子想。”

余氏自然也覺得冷,往日在燕京。王府是鋪有地龍的。有仆人在外頭燒火,熱氣會通過火道傳到屋子裏。屆時地面上也會鋪設氈毯,放上火盆。便是大冷天兒裏穿單衣也不會覺得冷。

到了這地方,她什麽也不懂。前幾年的冬天都是靠著命大硬撐下來的。

葉嘉不知余氏這些年在西北寒冬苦熬的艱辛,有事情就想辦法解決,她是不會硬熬的:“咱身子骨都弱,不能硬熬。得想個好辦法取暖,不然人能凍出毛病來。”

若是旁人這麽說,余氏定然沒寄希望。許是葉嘉這大半年來表現太靠譜了,如今她說什麽她都信。這廂葉嘉才說要琢磨好辦法過冬,余氏苦寒的心就放下了不少。沒人比她更能體會這塊地界冬日冷,說是徹骨寒都算是輕的。這也是為何這邊皮毛那麽金貴的原因。破布襖子哪裏能有皮毛保暖?

越到年末,市面上的皮毛就越貴。

說起來,每年這個時候阿玖是要帶人進山的。他們倒賣皮毛,冬日裏野獸正是皮毛最厚的時候。抓到了剝出一張完整的皮,賣出去就是三四兩的進賬。

阿玖這段時日一直琢磨著帶人進山,但考慮到葉嘉這邊有事叫他,他才耽擱到大雪降下來還沒進山。

這事兒葉嘉是不清楚的。若是清楚怕是會更早地找阿玖談。但葉嘉也確實準備過個兩日與阿玖談談,畢竟去西域這事兒也只能指望他或者他手下信得過的人。葉嘉這邊找人,是暫時尋不到合適的。如今首要之事自然是解決寒冬天冷的事兒。

葉嘉是知道古時候就有盤炕技術的。

據葉嘉的了解,舊石器時代就已經保有篝火取暖的過冬方式,那時候被稱為火坑。之後又出現了炙地。所謂的炙地,便是掘火坑,人坐臥在地上烤火,灶與烤火二者相結合出現了火地。北魏時期才有了地面烤火並設置煙道的技術,漸漸的,又發展出在火前設置一堵墻,演變出低火墻。演變到最後,東北農村地區出現了與床榻結合,最後才成為人們熟知的火炕。

但是炕這種東西也只在東北地區,也就是如今的幽州以北。這種燒炕盤炕的技術秦末漢初出現在此地,但並未普及,華北、西北這邊出現過一面炕。但其實西北這邊禦寒主要還是皮毛。

也就是說,要找人盤能睡的炕,還得她自個兒把原理跟技術先掰扯清楚了才能找人幹活。

周家如今住的這個屋子已經建造好了。若是要盤炕,有些地方該拆就得拆掉,有些地方還得重新弄一下,這麽一搞起來就是個不小的工程。葉嘉繞著自己的屋子四周看了看,又去各個屋子都瞅了幾眼。若是弄好了火炕,怕是家裏的柴火都不夠用了。

不過好在她這個院子後頭就是一片樹林,用柴火,只管背個簍子去林子裏撿便是。

琢磨了半天,能盤炕。就是不同的地兒盤不同樣式的。屋裏睡覺的地兒自然是得用土炕,外頭堂屋能撅出個地炕。實在不行,也是能弄個一面炕或者炙地。

原始就原始點,只要不冷,就都好說。

葉嘉想好了要盤炕就不會再拖延。畢竟拖延到最後受凍的也只有自己。西北這邊冬日裏溫度降得飛快,指不定哪天滴水成冰她連找人幹活都找不到。這麽一想,她又去取了周憬琛的筆墨紙硯,在紙上畫出結構圖,又將裏頭該如何鋪設仔細地拆分出來。

怕人看不懂,她特意拆分的十分詳細。

等她畫好圖出來,葉五妹跟孫老漢都已經駕車去鋪子。葉五妹著急去擺朝食攤子,大雪天的也不怕沒人上街吃,左右她幹的積極得很。

葉四妹還在院子裏掃雪,雪堆得老高,光打在上面亮得刺眼。

葉嘉眯著眼睛瞥了幾眼,問了聲余氏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