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三月一到,日子就漸漸暖和了。早上天也亮得早了,瓦市漸漸恢復了熱鬧。

騾車抵達東鄉鎮已經是傍晚,車子才到鎮子上葉嘉就著急忙慌地先去看看瓦市關了沒有。一般來說,瓦市是開到天黑之前,商販們揣著幹糧能在裏頭蹲一天。

葉嘉的運氣還算是不錯的,去的時候瓦市還沒關,正好趕上小商販們收攤兒出來。

事實上,由於西北這邊地勢氣候以及環境的因素,並不適合種植冬小麥。如今市面上盛行的是春小麥。葉嘉雖說沒有相關知識,但也知道似這種小麥作物的種是需要在土壤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春化。這個過程怎麽想也的十天八天的,顯然她最快的時辰去育種已經晚了。

思來想去,只能出錢購買已經育好種的秧苗。好在東鄉鎮比李北鎮安寧,當地百姓中選擇種植的人多很多,不怕買不著秧苗。

這不正好在鎮子上,她連鋪子都沒去看,就一家一家問了。不過這些東西商鋪裏也不大可能會有。孫老漢看她著急,想想就將騾車趕到西施鋪子的外頭停著,也跟著一家一家問。

鎮子上誰不認識葉嘉?早前在瓦市擺攤子的時候大家夥兒都曉得這一對姐妹花。後來周憬琛當上司馬又爬到了校尉的位置,整個喀什縣誰不認的周家人?

曉得葉嘉是個好性子人,有些往日一起擺攤認識的見葉嘉著急,就給她指了條路。

“校尉夫人若是著急,不如去吳家問問。”

給葉嘉指路的是原先在西施攤旁邊賣布匹的,一四十好幾的壯碩婦人。也是因著周憬琛把鎮子管得好,她們做生意的都比往日要舒心不少,心裏自然是感激:“吳家可是大地主,好幾百畝良田,吳家每年種麥子、種苞谷、種稻米的都有,年年不落下。今年開春也是招了許多人去育苗,如今指不定就剩很多……”

她這麽一提醒,葉嘉也是轉圜過來:“是我急糊塗了!”

可不是?她要大批量的秧苗,找散戶買哪裏那麽快湊得齊?不過散戶也得湊一湊。不然那吳家不賣,她這邊也沒辦法。葉嘉連忙謝過了婦人的提醒,趕緊就去了一趟吳家。

這吳家也是老熟人,吳家三少一直跟葉嘉合作著香胰子的生意呢。

孫老漢在瓦市裏問了一圈,等兩人在鹿砦口遇上,孫老漢都熱出一頭汗:“東家,他們說這幾日也有來瓦市賣秧苗的。不過賣的不多,日子也不定,若是要買估計得經常來瓦市瞄著等。”

“不著急。”葉嘉聽著點點頭,“瓦市這邊叫人盯著,先送我去吳家走一趟。”

孫老漢也沒問葉嘉去吳家作甚,老老實實地點點頭就去鋪子這邊把車趕過來。葉嘉上了騾車就趕緊去了一趟吳家。

說起來,西北這邊也不是沒有大戶。這邊的地界上生活的人貧富差異已經不能用巨大來形容,應該說是天塹。窮的家裏揭不開鍋,富的家中地板都能鑲金磚。李北鎮一個程家,東鄉鎮就有一個吳家。只是這個吳家跟程家還略有不同,程家走得是跑商的路子,吳家則是實實在在的大地主。

葉嘉到吳家門前的時候,吳家大門前兩三個小童在灑掃。夕陽的余暉下,頗有些歲月靜好的意思。

看到有騾車停下,其中一個鍋蓋頭的小童就蹬蹬跑過來問話。

葉嘉打了車簾子瞥了一眼吳家的大門心中都是一驚,好大一座府邸。這吳家平日裏不聲不響的,沒想到竟然有這麽大的家世。孫老漢在前頭跟小童道明了葉嘉的身份。那小童一聽裏頭是校尉夫人,當下把掃帚一扔,蹬蹬地就跑回了府中。

不一會兒,吳家的大門從裏面打開了,走出來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兒。

老頭兒被個年輕人攙扶著,笑容滿面地出來相迎。

葉嘉原本不想擺譜兒,但想著上回余氏交代的話,又安安生生地坐著等老頭兒到了近前才下了車。老頭兒是吳家的家主吳恩。身邊扶著他的是吳家大少,吳敏。說起來,自打周憬琛坐上喀什縣校尉的位置,不少當地的鄉紳富商都來周家送過禮慶賀,吳家是一點動靜沒有。

這人情世故的葉嘉原先沒怎麽放心上,這會兒打了一個照面就冷不丁想起來。不管吳家出於何種底氣對新上任的校尉不聞不問,葉嘉笑得也十分客氣,直說過來是有事相求。

吳老爺笑了笑,一手捋著胡子客客氣氣地請葉嘉上座。

葉嘉跟著進了院子,吳家的府邸比起程家武人的粗糙要文雅精致得多。從前庭到花廳,一路走過來草植園景都打理的仔仔細細。亭台樓閣、雕梁畫棟不過多的顯白,但就是透著一股富貴的氣息。葉嘉一路瞧悄悄打量著走進了花廳,吳老爺立即就命人上茶。

即便是不懂茶,葉嘉輕輕呷了一口也分出了差別。清冽適口,齒頰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