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是否是吳家搞的鬼只是葉嘉的懷疑,沒有證據。但真要查也不算太難的,畢竟東鄉鎮統共就這麽大,作坊就那麽幾家。余氏順著這個方向去打聽,果然在秋月說的那個巷子裏問到了一家作坊。

這家作坊不只是做香胰子,主要是制作口脂和香粉。

鎮上胭脂鋪子裏賣的胭脂水粉大多是來源於這家,甚至不只是這家,隔壁李北鎮洛桑鎮的胭脂水粉也是從這裏進貨。這個作坊要說起來,比葉嘉籌辦的香胰子作坊要早不知多少年。藏得深,不做這方面生意的人還真不一定知道。

四周沒有鄰裏,也不好打聽。余氏猶豫了片刻,去到門口敲了敲門。

那看門的少年開了門並沒有立即放人進去。而是想打量了余氏後,確定是生面孔才問她前來何事。

“這裏是有香胰子的貨麽?”

余氏平常不大出周家的門,性子也不張揚,鎮上認得她的人不多。

那少年一聽是上門來問香胰子貨源的頓時就有些警覺。他先是上下打量了余氏,心中在衡量。鎮上幾大胭脂鋪子進貨的人他都認得,甚少有不熟悉的人來這裏進貨。兼之最近東家特意有交代過,遇上生面孔的女子來打聽萬萬不能放人進來:“不知夫人是哪家鋪子的東家?從何處打聽到我家作坊來?”

少年沒否認,余氏一看就知道是有的。她當下裝作一副外鄉人的模樣,直說是被人介紹過來的。

“何人介紹?”少年也不曉得東家為何這般警醒,但為人奴婢最重要就是聽命行事,“我這作坊不大好找。不是熟人帶著過來,不一定找得著門。”

余氏隨口攀扯了一個鋪子的掌櫃,剛巧是熟人。

那少年聽余氏說的有理有據,思索片刻還是放余氏進去了。

這個作坊外頭瞧著不算大,推開門方知裏頭內有乾坤。前院後院占地兩三畝地,分出了制口脂的,制胭脂的,還有制香粉的。香胰子估計是才弄出來,分了一個很小的空屋子在裏頭制作。

制作香胰子是講究技術和配方的,少年自然不會帶人進去看怎麽制。只帶余氏去晾曬香胰子的屋子去瞧,而後問余氏要進多少貨:“我們作坊的香胰子雖說香味比大胭脂鋪要差一點,但效用是一模一樣的。甚至清洗物品比帶香的那種更好,好些人用了咱家的香胰子都說好呢!再來咱家東家寬厚,不願掙那等黑心錢。差了一點香味,便宜一小半的價格賣,外頭找都找不著這等好貨……”

余氏聽著面上沒露神色,含糊地應付著。最後將這作坊制作的三種各買了十塊才走。

那少年看她只買這麽點有些不敢相信,但余氏直說先試過效果。看效果是不是真如作坊說的這麽神。若沒有假話,下一次來會大量進貨。

糊弄了少年,余氏又使了人在作坊門口盯著。

其實要打聽容易的很,只要做過的事就不怕打聽不出來。那人早在這邊蹲了幾天了。余氏把人叫到跟前來一問,果不然,這作坊的主人姓吳。

鎮子上有幾家姓吳的?有資本開作坊的吳姓人家就更不多。是誰不言而喻。

余氏的臉陰沉沉的,當下也沒有多逗留,出了作坊就回了周家。

……

吳家人一大早又來了一趟,吳恩父子倆親自過來的。

昨日與余氏見了一面沒討著好。余氏的性子說軟弱也軟弱,說剛毅也剛毅。她當初在村子裏,對上潑辣不講道理的村婦占不著便宜,但對付這些文縐縐的讀書人卻很有一套。許是余氏不好相與的態度弄得吳家人惴惴不安,今兒是特意攜禮上門,賠禮道歉。

吳恩的態度十分誠懇,直說周家要用的秧苗他們吳家一定抽調出來。先前長子那般只是擔憂自家的田地不夠種,並非是故意冒犯。

吳恩旁邊站著的吳敏也是一副當日知錯的樣子,弄得葉嘉都不好當面擺臉子。

吳恩父子倆的架子放得夠低,三番四次的上門解釋又是送禮的。周家這邊若是因借秧苗這點事打擊報復都顯得氣量狹窄,惺惺作態。氣量狹窄自然指的周家向吳家索要東西不成惱羞成怒。惺惺作態則指的是指周憬琛這段時日又是修城寨又是戍邊巡邏,做的那些事豈不是做樣子給百姓看。

葉嘉原本也不會因秧苗這點事去記恨吳家,但被人糾纏著不放反而有點煩,自然是把人打發走。

余氏從外頭回來時,剛巧將吳家人已經出了院子正準備上馬車。騾車馬車在院門外碰上,余氏也沒有掀開車窗簾子與吳家人寒暄的意思,徑自讓孫老漢將騾車趕進院子裏。

吳敏坐在車廂裏,臉黑得能滴出墨汁來:“咱家做到這個份上應該夠了吧?她周家還能怎麽樣?”

吳恩瞥了一眼年輕氣盛的長子,嘆了口氣,“這不是夠不夠的事兒,是你當初就不該畫蛇添足說那些話。你若不說那些,她周家找不著秧苗是自家人不會做事。你非得跑去膈應人家一出,弄得咱們進退兩難。這次的事情就當給你給警醒,下回萬萬不可意氣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