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葉嘉怎麽也沒想到那包‘鵝卵石’竟然是紅薯的種子。在她固有的印象中紅薯是沒有種子的,現代農業中推崇的都是藤蔓扡插種植的。或許紅薯有種子,但受環境影響結籽率不高。一般來說選擇扡插種植的作物都是種子種植效果不理想或者是發芽率低,但不得不說,葉嘉的運氣不是一般的好。

那一包紅薯種子不僅成活發芽長出藤蔓,看樣子長勢還不錯。葉嘉思索了片刻,把鈴鐺和幾個孩子都給叫過來。

孫俊跑在最前面,拎著個小桶和鏟子蹬蹬地就躥到葉嘉的跟前。七歲的男孩長高了一截,睜著一雙烏黑的眼睛看人時候顯得特別專注。他仰著頭期待地看向葉嘉:“東家!”

“嗯,乖。”葉嘉應了一聲,伸手揉了揉小男孩兒柔軟的頭發。

小孩兒雙眼亮晶晶的,小臉兒都紅了。

據葉嘉的了解,紅薯這種作物要想收成好,最終還是要扡插的。如今這些種子既然都已經長出這麽茂盛的藤蔓,當然不能浪費這撿來的好運氣。

等鈴鐺牽著兩小的到跟前,葉嘉才指使她們去擱藤蔓的枝葉。猶記得上輩子生物課曾經看過相關視頻,這種藤蔓扡插的植物都是莖葉用各種扡插方法種植到土壤中。會根據土壤的肥沃濕潤程度考慮不同的扡插方法,且成活率非常高。

這件事不難,何況幾個孩子從去歲起就老在菜圃中轉悠。摘菜掐藤這事兒他們做的是再趁手不過。葉嘉跟他們仔細說了要如何掐,這幾個孩子沒一會兒就掐了一大捆莖葉下來。

具體扡插有幾種方法葉嘉記不清了,但依稀記得是要斜著扡插進土壤,至少要埋進去四到七厘米,也就是一掌的深度。葉嘉這邊說著話,正巧孫老漢送完張昌禮回來。轉頭到了後院這邊見到幾個孩子弄得跟泥人似的就過來幫忙,順便也聽葉嘉說了如何種。

“東家打算在家後院種麽?會不會太擠了?”

孫老漢是不清楚這個紅薯到底是什麽作物,但若是在後院種的話就太占地方了。這塊地已經種了辣椒,落蘇,寒瓜,甜瓜這些素菜,還分出了一些種平日吃慣了的白菘蘿蔔。若再種紅薯,肯定得幾樣菜中選一樣舍去:“……這些草植也需要地的,太滿都不一定能有好收成。”

葉嘉被他說的一愣,回過頭來看向孫老漢。

孫老漢說的也沒錯,這塊地再加一個紅薯確實是太擁擠了。就像人需要生存空間,植物也一樣。葉嘉掃視了一圈菜圃,思索了片刻做出了選擇。

“將蘿蔔的那塊地挪出來種植紅薯吧,”如今周家的生計已經不依賴蘿蔔餅攤子,自然便沒有那般迫切的需要種植蘿蔔:“孫叔說的是,這塊地確實有些小了。不過我的本意是在後院試種看一看,等紅薯結果之後再做定奪。若這種子收成不好,咱家便不必分出太多的心神去種植此物。若收成好,果實的品相也不錯,屆時才思考是不是該大面積種植。”

不過,雖說是試種,葉嘉看了地上小孩子摘下來的這麽多莖葉也不舍得浪費。谷底那邊那麽多畝田地,種植各種作物的間隙也有空余的土地。心道與張昌禮商議一番,也好做安排。

葉嘉命鈴鐺將這些藤蔓妥善收好,葉嘉當日便去了谷底。

谷地這般大部分的作物都已經種下去,還有部分山坡上的田地沒有種滿。葉嘉匆匆來了莊子上尋人,張昌禮人不在莊子,又去田地裏轉悠。葉嘉接過鈴鐺遞來的帷帽帶上,便跟著莊子上的人去了田裏。

這西北的日頭是真的曬,張昌禮在田地裏待上一個多月,如今人黑得跟當地佃戶沒有分別。葉嘉老遠從田埂上看過去,根本分辨不出誰是誰。若非領路人去將張昌禮叫過來,葉嘉估計都找不著他。張昌禮負著手慢悠悠地從田埂橫穿過來,還沒走至近前就問葉嘉又來地裏作甚。

“老爺子瞧你說的,我難道還不能來了?”葉嘉為了過來可能下地,特意換了一身短打。

張昌禮一看她這幅打扮就皺眉頭,嘴裏嘀嘀咕咕地說燕京的女子都是穿著體面的長裙,腳不沾一點泥土。他嘴上埋汰葉嘉不講究,人卻是領著葉嘉往他常坐的地方去:“有什麽話去陰涼處說,五月份的日頭最是曬。別好端端一張臉曬成黑炭!”

葉嘉聽著發笑,老老實實跟他過去。

紅薯的莖葉葉嘉是直接帶過來的。怕摘下來時辰長了種植下去會受影響,葉嘉還特意叫鈴鐺在上面灑了水,用潤濕的布巾子蓋著。

張昌禮蹲在莖葉跟前攆起一根紅薯莖葉看了許久。如今傳統的種植技術自然是種植種下去,等待發芽開花結籽。除了稻米小麥高粱等作物已經有了育秧的種植技術,別的還是最傳統的種植方式。有句話叫‘清看三丈樹,原是手中校’,葉嘉提出的莖葉扡插的種植方式張昌禮不是頭一回聽說。但這種方式一直適用在草木上,還未曾有在作物上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