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依舊當地的建築特點,能建設的防禦城寨,葉嘉下意識能聯想到的是十幾世紀盛行於西歐的碉堡。

她曾經是看過相關文獻的。這種使用木、石、鐵或混凝土制軍事上的防禦建築物,能十分可靠地規避戰爭和抵禦襲擊,或自然災害的侵襲。說起來,這也是西歐在幾次世界大戰中幸存的制勝法寶。如今他們的生產條件雖達不成,卻可以模仿,利用桃花漿替代混凝土,建造出同等結構的土碉堡。

葉嘉曾經是研究過幾種碉堡的設計圖的。除了歐洲的碉堡,華國後世曾在解放戰爭時期也有過成功的土碉堡。太原東山的土方碉、梅碉、依地勢而建,留存百年不倒。

葉嘉給周憬琛去信的同時,根據現實條件結合中式西式的優點,設計出一種更適合的墩。

周憬琛先前建造的城寨的目的是抵禦突厥的侵襲。倉促之下建成,結構自然不完整。葉嘉在仔細觀察了城寨的結構以後,除了能在材料上解決它不堅固的問題,順便能將該完善的不分完善。她說幹就幹,給周憬琛去了一封信便根據地勢設計了一張土碉的結構圖。其中囊括了多項功能。最快速度能到達的武器庫、倉儲庫、救助站。為防止撤離時困難設置了地道、戰壕和運輸壕。

至於瞭望塔若是建厚便無法解決的通風問題。其實不需要各個建築的職責分開,場地不夠,只需要將多項功能以豎行結構呈現,將瞭望塔與烽火台相結合,地下部分挖空,做緊急倉儲。場地便能擴大。

此時墻體不管是建到多厚,都有足夠的空間發揮。

葉嘉這邊一連畫了三個設計圖,並對設計圖的用料也做出了相應的計算。其中偏歐式的碉堡自然是最堅固的,它呈現出一個封閉形態。建成時間最長,用料也是最高的。依地勢的半圓型的中式土碉能節省成本,但如果從後背被人背刺,則就防禦效果遠不如封閉式。

考慮到北庭都護府幅員遼闊,李北鎮下方是北庭的內部城鎮,更下方是安西都護府。不似歐洲小城邦獨立為一國,被背刺的可能性較小。目前來說,建造半包圍式的土碉更實用。

不過這些只是葉嘉的想法,具體要怎麽弄還得周憬琛根據來年的戰略部署再進行拍板決定。畢竟以葉嘉這個設計圖重新建造土碉,沒有半年是絕對建不成的。這是一項大工程,需要謹慎做抉擇。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趙煒清可以撤下來。只需一眼,葉嘉就看出他華而不實。

決定暫時不能做,葉嘉直接叫停了趙煒清的修繕工程。以他的做法只是在浪費物資。

北庭都護府本就是苦寒之地,本就不富裕。去歲又逢寒冬,兩年的稅收養兵都已經捉襟見肘,根本沒有多余的資產在此地浪費。周家雖說如今能提供幫助,但葉嘉也不喜歡無效幫助。

趙煒清對於修繕工程被叫停一事極為不滿,幾次來尋孫玉山討個說法。

孫玉山對葉嘉是非常敬重的。葉嘉在他心中是個非常靠譜的人,非特殊原因不會幹擾主子的正事。葉嘉來此地檢查過一番後做出叫停的決定,必然是發現了不妥之處。

孫玉山不作回應,趙煒清便修書給周憬琛。

他在信中言辭極為不客氣地訴說了孫玉山以權謀私幹擾公務的之事。聲嘶力竭地叱罵了孫玉山當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小人行徑。因修繕城寨的重要性,周憬琛有給過趙煒清特殊的聯絡方式。比起葉嘉的信,先到的是趙煒清的信件。

周憬琛收到信件後眉頭皺得老高。不得不說,趙煒清在文書能力上頗有些天賦。極其煽動情緒。

不過周憬琛倒也沒有立即偏信了趙煒清,只是詫異孫玉山為何這麽做。

他人在趕回的途中,快馬加鞭的直奔東鄉鎮周家。結果回到家並未見到葉嘉,聽余氏稱葉嘉人在李北鎮城寨,便立即又往李北鎮趕來。

葉嘉耗費了幾天幾夜,不斷地考察城寨的地形地貌後實時完善她的設計圖。在此期間,葉嘉還得兼顧手下的大批產業經營。商鋪和良田上的庶務依舊會定時地送往她的身邊。下屬的掌櫃雖說有一定的自由選擇經營模式,但卻務必對葉嘉稟告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

而今年的有一個難題便是春耕,去歲在於闐購下的、楊家奉上的、吳家沒收的良田則都需要安排。

這樁事耽擱不得,葉嘉忙得像個不停旋轉的陀螺。

事實上,去歲難得一見的酷寒給了葉嘉非常不妙的感覺。極端天氣總會讓人有種天災人禍的感覺。葉嘉不記得原書中是否有過旱災,但戰期逢幹旱,可是會伏屍百萬的。

她自打周憬琛決定東征南伐便一直持續不斷的囤積糧食與物資。去歲為周濟百姓用去了一座倉的糧食。糧食的減少讓葉嘉有一種難掩的緊迫感,今年種植作物時,她下意識地偏向了多種植耐旱的作物。耐旱的作物不多,茄子、芝麻、紅薯、粟米、辣椒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