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工作記錄是真的多, 劉老師說“有一屋”一點也沒誇大,是真的有一屋。

有人領著宋成進了屋,說了下整理工作記錄的注意事項, “記得按照年份擺好,最後放在櫃子裏。”

臨走時又警告說, “整理的時候小心點, 弄壞了記你大過。”

宋成保證道,“你放心,我會好好整理的。”

那人笑而不語。

離開後轉頭對自己的同事說, “沒想到真有這麽傻的人, 竟然主動整理這些東西,一整個屋子呢, 不知道要整理到何年何月。”

同事卻說, “臨走前整理完不就得了。”這些資料又老又舊, 誰也沒功夫細細看,“他要是整理好了,省的我們費功夫看了。”

兩人說這話的時候沒有避著宋成。

宋成聽到後只是笑了下, 便著手整理起來。

他找了個舒服的位置坐下, 從離的最近的資料開始看起。

他全神貫注地翻看著工作記錄,從一本,到兩本, 再到三本,他逐漸摸清了工作記錄的重點和要點。

宋成專注的時候, 工作效率很高, 不一會兒, 手邊的一摞資料就看完了。

他沒有接著看下一摞, 而是從懷裏掏出筆記本和筆, 記錄自己記在腦子裏的東西,這些東西看起來很瑣碎,但包含著很豐富的信息。

有了第一摞的基礎,接下來宋成看的速度越來越快了,幾秒時間就掃完一頁。

他現在有點明白於得峰跟他說的記錄的邏輯是怎麽回事了。

邏輯其實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在這種工作會議裏,火候不到的人只關注到了條理是否清晰,但這個只是第一層,而邏輯起碼在三層。

雖然這些資料很老很舊,但上面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經過反復推敲的,給宋成很大的養分。

如果說宋成看報紙的那段時間是在門口徘徊,那現在,宋成毫無疑問是找到了入口。

從0到1,不是每個人都能跨越的。

像是郭秘書,雖然是成熟的秘書,摸清楚了寫稿子的套路,但遣詞造句方面,欠火候。

至於怎麽到一個合適的火候,方法之一得看別人精心雕琢的稿子或文章。

這還只是第一步而已。

接下來還要吃透上面的精神,這就得看綜合素質了,很多人止步於此,因為領會不到核心精神和核心意思。

至於更高層次的,便是寫領導的稿子,畢竟這稿子是給領導寫的。

拿於得峰舉例,他能坐穩秘書的位置,很大程度上是摸清楚了吳廠長的語言習慣、看重的方面,喜歡的工作方法等等,於得峰對於這些反復琢磨和思考,不然他寫的東西怎麽能得到吳廠長認可。

宋成現在還沒到那麽高的境界,只是稍微明白了怎麽記東西而已。

他越看越入迷,整個人沉浸在工作筆記裏,就連因為坐的時間長了腿沒知覺都沒有察覺。

不過在去夠下一摞資料的時候,不小心彎了下腿,才發現自己的腿好麻好酸,稍微一動就要表情不受控制。

宋成不想因為腿酸耽誤自己繼續看資料,便強行活動了一下自己的腿。

他用舌頭頂著腮幫子,一手扶著自己的腿,努力讓這種麻意消退。

過了好一會兒,才能感受到完整的腿的存在了。

宋成抹了一把嘴,繼續開始看,不過有腿麻的前車之鑒,他坐一會兒就起來走走,但眼睛一直沒離開過會議記錄本。

這些工作會議,很多都是成系統的,比如農業工作的前期、中期和後期所進行的決策,所作出的指示,全都有跡可循。

如果聶二林在的話,肯定會兩眼冒光。

聶二林一開始寫稿子一般,只能達到語句通順的程度,但後來在一位老秘書的提點下,才知道了寫稿子的套路。

畢竟一個人摸索很難,有人帶著總歸是簡單一點,聚焦一些。

老秘書告訴聶二林,寫稿子寫材料要多看多想,換句話說,是多調研多思考,所以才說聶二林看到這些資料會兩眼冒光。

這可是現成的調研材料。

只可惜,大家都覺得這項工作費時間費精力,紛紛選擇去運作關系,去結交朋友。

而宋成過來整理資料,確實如他所講的,想要學習怎麽記筆記。

思不出其位,換言之,則是素位而行。

宋成已經不能在用之前的思考方式行事了,環境變了,位置變了,關系變了,心態自然也會跟著變化,如果不能及時變化,那就會出局,會淘汰,會混的比原來更慘。

“田宏的名字?”

宋成眼神微妙的看著記錄本上的這個名字。

他放慢閱讀速度,細細品味完,嘴角不受控制的勾了勾。

這是關於一次糧食問題的工作會議,看時間,應該是田宏剛當上副主任。

這次會議舉辦的很隆重,沒錯,就是隆重,因為從記錄本上發現,出席人員足足三行,各公社書記都與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