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現在的局勢, 趙明柱給出的判斷是,明朗的,從舉辦高考就能看出來。

他現在有些明白之前去市裏做匯報不成功的原因了。

不過當務之急是要按照什麽樣的標準推薦礦裏的人參加高考。

以前是“家庭出身, 政治表現,工作級別……”等幾個方面, 其中占大頭的是政治條件, 一切“家庭出身”和“政治表現”有問題的人絕對不可能被推薦。

趙明柱在報紙上寫了四個大字——擇優錄取。

既然高考要擇優錄取,那他們礦務局推薦的標準也要往這方面靠一靠,不能簡單按照原先的來了。

他收起筆, 叫蘇堅進來。

“你按照《招生工作意見》, 擬一份礦務局推薦方案,明天下午給我。”

蘇堅一聽時間, 有點趕, 但還是一口應下來了, “好的,局長,我明天下午把方案給你。”

趙明柱點了下頭, 又說, “這個方案,必須區別於以前的推薦標準,重點突出四個字——擇優錄取, 至於什麽是優,你自己好好琢磨琢磨。”

蘇堅一愣, 但馬上回過神來了, “是的, 局長。”

回到辦公室後, 他在稿子上寫了個連筆的“優”字。局長的意思很明白, 要緊跟大形勢,但礦務局這麽多人,“優”的標準是什麽呢?他把《意見》反反復復看了三遍,琢磨出一點東西來了。

那就是文化知識。

他上大學那會兒,班裏同學文化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基礎好,有的底子差,這就是推薦制度的弊端。

既然局長說了,要突出“擇優錄取”四個字,蘇堅決定直接實施名次制度,只有通過文化知識考核的人才能拿到推薦名額,當然了,如果政治條件考察不合格,那也是不行的。

他的思路是:先文化知識考核,後政治條件考察,兩者都通過才能拿到資格。

三天之後,礦務局就貼了通知——《關於五四礦務局推薦參加大學招生名額的實施細則》,裏面列了文化知識考核的標準和政治條件考察的要求。

一些家庭背景一般的人看到這個消息後高興不已,以前他們卡在政治條件上,現在好了,放寬要求,他們只要通過文化課程考試就可以了。

而那些想憑家庭背景獲得推薦資格的人失去了先天優勢。

加上《細則》裏說——礦務局擬定拿出15個名額,最後推薦名額以考試成績為準。這意思是說只有文化課程考試前十五名的人才能獲得推薦資格。

十五個名額,說實話並不少,要知道有些單位只有三四個名額。

不過話說回來,這次礦務局的標準是真高。

因此很多人對於這個推薦標準議論紛紛,尤其是那些政治條件優秀的同志,心裏產生了不滿。

不過經過兩三天之後,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少了,大家都投入到了復習中去。

當然了,也有很多人看條件這麽苛刻,直接選擇了放棄。

老宋家,宋勇和張玲兩人明確表示了要專心在礦務局工作。

一來他們早就忘了以前學的知識了,尤其是物理化學什麽的,現在復習已經來不及了,二來他們舍不得現在的工作,尤其他們在礦務局幹了這麽多年,已經對工作有感情了,三來他們都有孩子了,而且孩子都上小學了,如果真考上了大學,那孩子怎麽辦。

這樣考慮下來,兩人都不打算參加。

二房權衡利弊之後,和大房一樣,決定留在礦務局繼續工作。

潘鶯前些天催宋志去夜校上學,是想讓宋志拿個畢業證,工作上好晉升,並不打算讓宋志考大學。

她清楚宋志幾斤幾兩,不是考大學的料子,更何況現在《細則》說了,文化課程前十五名才有機會。

至於她自己,說實話,真有想過去考大學,但現實情況不允許,一方面是工作,另一方面是家庭。

如果她考上大學了,她男人,還有她倆閨女怎麽辦?另外工作上她也走不開,因為女工委員會版面的事,她好不容易看見曙光了,說不定再加把勁兒,她就能躍上一個台階了,如果現在去準備高考,那得不償失啊。

目前板上釘釘的是宋成和李楠兩口子。

兩人堅決按照宋棠的要求來,早晨單數天背政治雙數天背語文,上班的時候插空做數學題,晚上從夜校回來做理化綜合。

不少人覺得宋成和李楠兩口子是在瞎折騰。

張玲就說,“老四兩口子一個是局長的秘書,一個是女工委員會的二把手,工作多好!我就納悶了,他們為啥要參加高考呢?要我說,人的落腳點還是在工作上,那蘇堅,工農兵大學畢業的,你看現在還不是到了我們礦務局!所以說有個好工作等於一切,上大學是風光,但上完大學不是還得工作?別到時候老四兩口子畢業了,分配的工作不如現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