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2頁)

所以立刻有很多人決定去種樹。

這時大家也都領到了粥,秦瑤舍粥用的米是高粱米加大米,雖然粥有點稀,但用的米都是好米,可比官府發的那些粥強多了,起碼這粥聞著就有一股香味。

有些寒冷的春天早上,喝這麽一碗熱粥,只覺得身上暖洋洋的,似一下子有了力氣。

喝完粥,立刻有人去種樹,沒聽管家說嗎,多種多領粥,粥吃不完,還能換成銀錢。

人最重要的是有希望,有了希望,就能堅持下去。

山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孟知縣見此,欣慰地笑了。當然,他也有要做的事,那一千二百兩善款,還是要用到災民身上。有那些連樹都種不了的,便由官府負責舍粥。

雙管齊下,武陵縣的災民雖多,卻很少有餓死的,這在以往幾乎是難以想象的。

一天兩頓、三頓的粥喝著,這些災民的身體慢慢也有了起色,就有人去各處謀出路。

種樹能吃上飯,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還是要找個合適的活計幹才行。

這也是姜雲珠的意思,種樹只是給這些災民一個緩沖的時間,讓他們可以慢慢適應這裏。

大多數災民其實缺的也是這個緩沖的機會,騎驢找馬,起碼不用擔心餓死。

而且從始至終,災民都像正常人一樣勞作吃飯,他們就不會有那種被割離、被拋棄的感覺,他們想要再融入社會,就會容易很多。

不像以前官府舍粥救的那些人,他們慢慢的,自己就放棄自己了,每天只等著領那一碗粥,生如同死。

這是孟知縣開始沒想到的,等他發現以後,對秦瑤敬佩有加,他之前還納悶,秦瑤為什麽讓這些災民種樹,原來是這樣!

這些日子,隨時舍出去的粥越來越多,秦瑤的名聲也越來越大。災民都知道她,一個菩薩心腸的姑娘,也都對她感激不已,甚至,有不少因她才活命的人給她立了長生牌位,早晚替她祈福。

這中間,秦管家也會挑一些腦子靈活或者勤勞肯幹的人留下,一是管理眾人,二,以後這些災民走了,還要有人留在這裏照顧這些桑樹,然後養蠶抽絲。

他留下的人還不少,於是大家越發看到希望。

一切有條不紊,有人從荒山離開,也有新的災民加入,北大河跟四指峰就像兩處災民臨時安置點,迎來送往,而旁邊的荒山、荒地則慢慢開始變綠。

縣裏賣人、打架的亂相頓時少了很多,日子似又恢復了平靜,武陵縣百姓也不那麽排斥這些災民了,所有事情,似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孟知縣現在每天都能睡個好覺。

不過其他縣的知縣可坐不住了,災民問題無法解決,眼看著縣裏就要出大亂子了。

華陽縣知縣首先找到秦瑤,希望她也能去華陽縣舍粥。他華陽縣,也有很多荒山、荒地,秦瑤要是需要,他也可以八折,不,七折賣給她。

秦鎮這時已經聯系好了一切,本來他也想往其它縣發展了,這正是瞌睡有人給送枕頭。

當即,他就決定去華陽縣舍粥造林。

這還要秦瑤出面,而這時,已經到了三月底,謝忱等縣裏的學子,都要收拾東西,準備上京了。

很神奇的,以前秦瑤每天想的都是謝忱要離開的事,但自從開始主持舍粥的事,或許是太忙了,或許是那種被人需要的感覺,她竟然很喜歡這個工作,也少了很多對離別的傷感。

她以前特別害怕謝忱考不上,那她跟他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但現在,她覺得,無論他考試的結果如何,他們都能一起努力。

這或許就是成長,從一個閨中少女,到昌源糧行少東家的蛻變,她變得更開朗,更自信,更幹練了。

秦鎮見此,又見到秦瑤經常跟姜雲珠黏在一起,後知後覺明白姜雲珠當時為什麽一定要秦瑤出面做這件事了,她全是為了她好,不然,選別人出來也是一樣的。

他哭笑不得,被算計了,現在秦瑤已經成了災民心中的活菩薩,他可不能再逼她嫁人了。不過也感覺不錯,他只有秦瑤並秦路一對兒女,秦路年紀還小,他打算讓他走科舉之路,那麽秦瑤如果真能有所成就,他也樂見其成。

只怕他的傻姑娘還不知道,她是多麽幸運,遇見姜雲珠。

就為了這個,他決定過些天送姜雲珠一份禮物。

姜雲珠不知道秦鎮的想法,這天,她卻收到一份請柬,是許青山送來的,原來過兩天,他就要成婚了,邀請她以及姜家所有人去參加他的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