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風雪迎(第2/3頁)

“當初,今上提拔裴戎雲之時,也不過十二歲,當時輔政親王、太後盡皆全在,皇上雖未親政,卻仍能慧眼識珠。如今,太子也是十二歲入六部理政,裴戎雲自然會全力輔佐,推廣糧種,又將是萬世流芳之功勞。太子身後還有歐陽文樞和大長公主的支持,不怕站不穩推不動,這安排實在是妙啊。”

丁熏華在觀星塔專門留給內閣議事的寬闊長桌前,慢悠悠倒了一杯茶,看著窗外大雪紛飛,感慨著。今日大學輟朝,內閣大學士們卻都不約而同來了這棲雲莊的觀星塔,處理些小事,喝喝茶,聊聊事。

“裴戎雲是皇上親手提拔的,因此會全力輔佐太子?我聽說裴尚書為人樸拙,其實於這做官上不大精通,只是難得一個忠心,皇上是為著裴家才提拔的他。”剛剛入閣的任溪大學士好奇問道。

丁熏華喝了一口茶道:“這話也沒錯,裴尚書確實算個能吏,但能吏咱們朝廷上下也不少,裴戎雲身後主要是站著整個裴家。當初守京,裴家精英盡出,如今邊將好幾個大將都是裴氏的。裴氏族裏的文武雙全的人才那可是一代一代熠熠生輝的,裴戎雲確實在裴家裏,才幹算不上特別出挑,皇上看重他忠心,有意成全這君臣知遇的佳話……裴家也識相,有世家大族全力支持,這新糧種的推廣,想必是無礙的,這田地產量一旦上來,百姓能吃飽了。田地、稅法改革必然隨之跟上,這後面不知道還有多少驚心動魄傷筋動骨的雷霆手段等著呢,怕不是還要影響百年,從一開始就讓太子開始參與,皇上心思縝密,計之深遠,實在每次都令老臣們不得不嘆服啊。”

一位大學士道:“當初裴戎雲以賞玩陛下閑章進幸,朝中還有人恥笑他為幸臣,如今儼然隱隱已是要入閣的能吏了,這推廣糧種之百年功勞一出,誰與爭鋒呢,想來當初裴家不過是送了個最沒用的閑子進京應酬輔政親王,如今卻無心插柳,實在也是令人嘆息這天命啊。”

丁熏華道:“只是,皇上如今正春秋之年,這麽早便隱隱要培養太子自己的班底了,是否還該讓太子多讀幾年書?”他看向了一直沒有說話的季同貞。有歐陽樞文那樣的人才和大長公主親自教養,又有世家名臣輔佐,等到太子羽翼豐滿,但皇上又還盛年,到時候只怕又有內憂啊。

“皇上那可是中興明君,親自打回來的半壁江山,歷來英明神武,深謀遠慮……”季同貞漫不經心摸了摸那實木的寬廣長桌:“這桌子式樣實在是新奇,如今看來果然很適合議事啊。可比宮裏那冬天冷死夏天熱死的又小又窄的議事廳好多了。”

一大群人圍聚在長桌前議事,效率比從前高了不知多少,很快就將事情議妥當了分派出去,而且這觀星塔,冬暖夏涼,如今外面雪花紛飛,這琉璃窗內,卻暖融融的,一側的壁爐裏爐火熊熊,內侍們烤上的番薯和花生、板栗的香甜味隱隱傳來。

丁熏華看他避而不談,心裏暗罵一句老狐狸,內閣其他學士已經笑著湊趣:“可不是個稀罕物事?如今滿朝,只有欽天監、戶部能進來,但設有這一層樓議事的,可就只有咱們文淵閣的學士們有此資格了。”

眾人都有些驕傲,皇上剛剛提拔了在地方上政績卓有成效的兩個年輕官員入文淵閣,瞬間天下官員都奮然踴躍,將進內閣成為了畢生榮耀。

季同貞道:“皇上之前和我說了,內閣要擴為十三人,此後事務會更繁多,還要列位多辛勞。”

眾人對這數字都有些迷惑:“為何是十三?是皇上已心裏有人選了?”

季同貞道:“九州四海。”

眾人又都點頭稱贊起來,又有人憂心道:“前日看皇上交代事情,我聽皇上聲音沙啞……”

季同貞輕輕咳嗽了句:“慎言。”

窺伺帝蹤、聖體,那都是罪過,眾人連忙都屏息不敢再言,這些日子皇上議事之時神態疲乏,咽喉沙啞,是非常明顯的,面議也少了許多,只廷議略微出來,顯然看著是聖體不適,但仍然撐著議事。

當今皇上,那是一等一千載難逢的聖主明君,如今皇上忽然命尚且年少的太子入六部理政,又忽然放手朝務,不免讓臣子們心生憂慮,畢竟這大燕太平盛世才剛剛開頭,皇上可千萬聖體康健,國民這才有幸啊。

少不得又有人低聲議論起此前那駭人聽聞的大事:“聽說承恩侯府已悄無聲息奪了爵,定了流放充軍的罪名,太後又去了西京。”

又有人有些忌諱地道:“別說這些了,眼見著就要封印過年了,少找點事吧。”

眾人齊齊嘆了一口氣,都覺得過去的一年實在經歷過的驚心動魄太多了,眼見著就要過年了,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