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電子雲中的正二十面體,被寫入信息的弱電相互作用(第3/4頁)

五秒後,立體雲圖又被新的訊息取代。

任重重新坐回駕駛座上,開始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刨飯。

立體電子雲圖在他腦海裏翻來覆去浮現,揮之不去。

他從未想象到過,單原子的電子雲圖竟會呈現出如此詭異的模樣,以至於他“上輩子”用二十三年形成的科學觀轟然崩塌了。

在地球上,世人最熟悉的經典電子雲圖,正是由單質子組成原子核的氫原子電子雲圖。

在假定沒有任何外力幹擾,呈絕對孤立的情況下,氫原子的立體電子雲圖應該是一個球形。

理論上,那是一個絕對標準的球。

它圓得不可思議,圓得讓人望而生畏。

電子以完全符合波函數分布的規律隨機出現在電子雲裏的任何一個位置。

越靠近電子雲的中間部位,電子出現的頻率越高。

越靠近邊緣,電子出現的頻率越低。

假如以密集分布的小點來表示電子的瞬時出現狀態,再將測量時間拉長到足夠的程度,那麽就會呈現出球形煙花炸開0.1秒後的場景。

中間是密密麻麻的光亮小點,越往外走小點越少,光線越暗,但卻始終有。

在極小範圍的空間中,無論把距離壓縮到多短,小點出現的概率都不會有階梯性質的陡然變化。

此時任重眼前的是鉻原子的電子雲。

任重記憶裏的鉻原子電子雲要更復雜些。

它有24個核外電子。

這24個電子按照不同的能級,圍繞著鉻原子核做或遠或近的範圍規律,自有範圍的離散分布隨機運動。

每個電子單獨擁有的電子雲,就仿佛是兩個對稱的即將掉落的水滴。

24個相互孤立又互相幹擾的電子雲層疊在一起,讓鉻原子的電子雲圖擁有多達48個“水滴”。

但在每一對水滴內的電子,其分布規律依然不會有階梯性質的陡然變化。

但剛才任重看到了什麽?

他在那48個“水滴”的中心,看到了48個正二十面體,酷似噬菌體的頭部。

正二十面體有30條棱邊,12個頂點。

每面有三邊,是等邊三角形。

每個頂點有5條棱。

組成這些頂點和棱邊的,不是別的,正是電子出現的概率。

雲圖中有圖案,證明電子在這些位置出現的概率遠大於其他地方,最終才會在立體圖裏以點線連接的方式形成正二十面體。

這讓任重感到莫大的恐懼。

又過了幾分鐘,巨幕右上角又閃出幅新的電子雲圖。

這次是銣原子的。

銣原子共有37個核外電子。

任重看到了更多“水滴”。

他一咬牙,點擊暫停,然後放大右上角的畫面,將其占滿巨幕,再進一步放大。

他在銣原子立體電子雲圖裏的每一個“水滴”中,都看到了正二十面體。

任重深吸口氣。

他調整了檢測系統的操作規程,用偏振激光去照射銣原子。

但無論他如何照射,無論電子雲如何偏轉,或大或小的正二十面體依然存在於每一個組成電子雲的“水滴”中。

任重一咬牙,選擇了三氧化二鐵的分子,繼續光子成像。

更復雜的化合物分子電子雲出現了,但正二十面體結構依然存在。

最後,他調整了采樣機的操作規程,要求捕獲空氣中的氫原子。

八分鐘後,巨幕上顯示出了氫原子的立體電子雲圖。

一個肉眼可見的正二十面體佇立在巨幕上。氫原子核靜靜地懸浮在正二十面體的幾何中心處。

地球上的氫原子電子雲圖裏,代表電子出現概率的黑點分布的疏密程度應該是由內向外均勻遞減。但在任重眼前這幅氫原子核電子雲圖中,電子出現在正二十面體的棱和頂點的概率高得異常,以至於視覺上出現了這個正多邊體。

推論結束,結論出現。任重癱軟坐倒在椅子上,腦子裏嗡嗡作響。

為什麽是正二十面體?

有什麽特殊的含義?

在數學的領域中,萊昂哈德·歐拉證明了正多面體的極限就是正二十面體。

它是怎麽出現的?

束縛電子的是庫侖力,也就是原本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之電磁力。

只能是不同尋常的電磁力賦予了電子以特殊性,才最終導致了這結果。

但基本相互作用力怎麽會變得不同尋常呢?

早在公元1967年,人類科學家就完成了電弱統一理論的建立,證明了電磁相互作用與弱核力相互作用是同一種力的一體兩面。

學者們將原本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縮減為三項,分別是重力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與弱電相互作用。

出現異常的弱電相互作用就是構建出宇宙萬事萬物的三項基本相互作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