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雙騎入城(第2/3頁)

劉琦在巨野任縣尉之時,便知此事。

而且他還知道,能夠與政府共營鹽鐵的,基本都是本土豪強之首。

酒舍主家道:“鹽鐵的買賣,本是官營,但在荊州,卻是由蔡州蔡氏和郡府一同運作,官酒糧秣生意是由中廬蒯氏與郡府同籌,做布帛漆器的商賈每年納份子給華容長貝羽,南郡的官船車馬由長沙郡守(自領)蘇代掌管,另有南陽張氏一族,宗主張方之弟張羨任桂陽郡守,各宗族私軍之兵械皆由其鑄造。”

劉琦聞言恍然。

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看來荊州的宗族魁首,應該就是這五家了。

蔡氏族長蔡瑁、蒯氏族長蒯良、貝氏族長貝羽、蘇氏族長蘇代、張氏族長張方!

劉琦在心中把這五個名字挨個念叨了一遍,嘴角掛起了一絲微笑。

“承蒙直言,我兄弟知曉了。”

……

給酒舍主家付了雙倍的酒錢,劉琦和劉磐起身離開,來到了宜縣的街道上。

看著販夫走卒往來稀松的街道,劉磐的臉上露出了迷茫。

“伯瑜,看你一臉自信,莫不是從那酒舍老板口中曉得了什麽?”

劉琦知道自己這個堂兄平日裏只是好武喜射,政治敏感度較低,於是便向他解釋了一番。

劉磐聽了之後略有所悟。

同樣是聽一個人說話,劉磐就是聽個熱鬧,劉琦卻通過這些推斷出了誰是荊楚宗族的領頭羊。

“按照堂弟的說法,和官府同籌鹽、鐵、漆器、軍械的五大家族,便是宗族之首?”

劉琦仰頭看了看不斷變幻的白雲,若有所思道:“對,鹽、鐵、車馬、漆器、軍械全讓這五族壟斷,其余宗族默認不爭!說明南郡宗族是以這五家為首,若是這樣,這裏的局勢便明朗了。”

“怎講?”

“這五大宗族,基本可以代表所有南郡宗族的態度,他們五家若支持嚴君上位,那便為友,他們五家若是不肯,那便是宗賊,是為敵……當除之!”

劉磐聞言,轉頭就走:“某去牽馬!”

劉琦被劉磐的動作嚇了一跳,他急忙追上劉磐攔住他:“大兄要作甚?”

“事不宜遲,你我立刻打聽那五大家族府邸所在。”

劉琦被劉磐那一本正經的樣子給逗笑了,反問道:“然後呢?”

“然後?然後自是送上名刺,拜府垂詢!”(名刺為漢朝拜貼)

“垂詢何事?”

“垂詢……垂詢……”

劉磐語塞了。

是啊,這種事當如何相詢呢?

垂詢吾大伯劉表要入駐南郡就任刺史,汝等五族服還是不服?支不支持?

得到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但事實呢?誰也不知道。

劉磐的臉憋的發紫……最終還是求教式的看向劉琦。

劉琦伸手拍了拍劉磐的肩膀,道:“弟知兄長心系嚴君上任,但五族所思,絕非登門拜訪可以探得。”

“該當如何?”劉磐抑郁道。

“去宜城縣署。”

劉琦的臉上露出了微笑,一條計策在他的腦海中醞釀而生:“會有人幫你我將五族的態度試出來的。”

……

宜城縣署離他們所處的酒肆並不太遠,坐落在宜縣正中,占地不多,僅過一畝,一縣首府建成這樣的規模,著實稱不上氣派。

劉琦向縣署的公人出示了自己刺史掾史的任牘和符傳——所謂的符傳乃是官員用以通關跨州的符信,相同於路引文書和通關文牒。

縣屬公人在確認了劉琦的身份後,立刻向宜縣縣令稟明。

得知新任州刺史的佐官掾史蒞臨,宜城縣令李錚不敢怠慢,親自出來相迎。

“宜縣縣令李崢見過掾史,不知掾史親臨,怠慢之處,還請劉掾史見諒。”

這李縣君身長七尺,相貌清俊,倒是頗有些正氣之相,但誰又真的知曉他骨子裏是個什麽貨色?

劉琦告知了對方自己是掾史,卻沒有告知對方自己是劉表之子。

畢竟大局未定,眼下冒然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不適合。

“縣君客氣了,在下不過區區一百石掾史,何敢勞縣君親自相迎?”劉琦很是客氣地回道。

李錚和藹笑道:“劉掾史這話說的,閣下乃刺史佐官,錚不過牧守一縣,內外之懸,豈能以官職而論?”

說到這,李錚向著劉琦身後看了看,卻只瞅到劉磐一人。

“掾史遠來荊州,怎只領一人?”

劉琦微笑道:“不瞞縣君,我乃劉使君族中之人,劉府君欲來此赴任,命在下先來做個前哨,故輕裝簡行爾……對了,某在此先知會縣君一聲,劉使君不日即至宜城。”

劉琦身後的劉磐一聽這話,不由愣住了。

不日即至?

叔父他老人家不是最少得三個月之後才能到荊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