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各有各的心思(第2/2頁)

蔡瑁聞言皺了皺眉。

按照他一開始的算計,收攏宗族私士財貨,是他和蒯良二人平分,當中並不包含劉琦。

畢竟劉表只是遵照“三互法”從外州臨任的監察刺史,非本土士族,就情理來講,沒有去占據荊州土地田產的必要。

“監者兩歲更之”,為防止負責監察的六百石刺史與地方掌握實權的兩千石郡守勾結,大漢十三位到了任期的刺史便要輪換,怎麽可能在荊州待長久?

除非劉表在雒陽看出什麽苗頭,找到了他可以一直在荊州任職下去的理由。

但這在蔡瑁看來根本不可能。

“公子,此事兇險,還是全權交由我二人負責吧,公子的手下還是留在宜城,以防不測才是。”

劉琦心中暗笑:唉,這麽快就把尾巴露出來了?

我偏不。

“就是因此事兇險,所以我才不放心只讓兩位處理,萬一有什麽閃失,琦無法向嚴君交待……就按我剛才說的定吧。”

最後一句話,劉琦說的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蒯良深深地看了劉琦一眼,沉默良久,道:“我等依掾史便是。”

蔡瑁本想再爭一爭,但蒯良松口了,他也不好再說什麽,只能默認三家分利。

大致商定了一下細節後,蔡瑁先去劉磐那裏,幫他處置隨同諸族長而來的那千余隨從。

而蒯良並不著急離去,他看向院落正中已經被綁縛的張方,問道:“掾史,五十五家宗賊盡除,為何獨獨不殺此人?”

劉琦解釋道:“他兄弟張羨目下正在桂陽任郡守,我若殺他,豈不惹出禍患?留著他用來鉗制張羨,以為後計,倒也不錯。”

蒯良的心中頗感驚異:“掾史弱冠之年,就這般深謀遠慮,難怪刺史敢讓掾史一個人來荊州,卻是慧眼識人!”

劉琦謙虛的搖了搖頭道:“不敢承蒯公這般誇贊,來日方長,接下來的事還請蒯公幫忙運作籌謀。”

兩個人互相對視著,都是意味深長的笑了。

劉琦心中想的是這是只老狐狸。

蒯良心中感嘆,此子年少詭詐如狐,我等老的今後當何以自處?

……

初平元年五月初八,劉琦聯合蔡,蒯兩族,在宜城驛館誅殺五十五家宗賊首領,僅有張方一人被生擒,黃敘和蒯越生擒宜城縣令李錚,蒯越說服宜城縣尉、縣丞等人歸順;

劉磐夥同蔡中,蔡和,率領三百劉氏兵壯控制了千余宗賊隨從,後蔡瑁趕至,將其等招撫。

五月初八傍晚,除了被殺的宗賊首領外,其余襄陽宗族在蒯良的勸導下,皆手書表示願歸劉表。

五月初八戌時,黃忠和劉磐攜蘇代,蘇煥兩兄弟的首級,乘夜攻破襄陽城外蘇氏私軍兵舍,斬首七十三枚,余眾皆降,蘇氏一千二百名私軍盡被收編。

同時,蔡瑁攜族中家將攻破張氏私軍兵舍,蒯越智取華容長貝羽兵馬屯營,盡分兩家私軍。

五月初九至五月十四,黃忠和劉磐,以及蔡蒯兩家分別行動,攻取南郡周邊宗賊的兵舍與倉敖,各自收編以充其勢。

五月十五,十七家宗賊族人主動派人來宜城,請求放棄族中財產,土地,農戶,私士,舉家北遷,劉琦在蒯良的求情下同意其請。

在收攏了各家族的私士,糧草,軍械之後,劉琦派劉磐進行清點,結果讓他大吃了一驚。

僅僅是三大家族被抄沒的物資,就有田九千頃,錢四億七千七百萬,環首刀一千,劄甲五百具,大鎧四十領,角弓三百張,羽箭一萬五千支,粟、麥、菰共五萬石,麩八萬石。

其中最可怕的,是他們居然總計屯鹽有三十萬石!

屯了這麽多的鹽,足足可夠全南郡的人吃上一年,為了什麽?為的就是看準時機,哄擡鹽價,席卷荊州鹽利。

這是足可以讓整個荊州傾覆的大手筆。

但劉琦知道,官鹽的買賣,一向是由蔡氏和原先的官署同營,如何蘇,張,貝三家卻能夠囤積如此巨大的數量?

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劉琦自然不能再去深入調查,若是真把蔡瑁惹急了,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在收繳了荊州宗賊的資產後,下一步就是入駐襄陽,正式入主荊州了。

但眼下的襄陽城中,還有兩個比較棘手的人需要處置,一個是張虎,一個是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