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收攬襄陽的民心(第2/2頁)

因為在等級分明的年代,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麽客氣。

在襄陽百姓們的叫聲中,劉琦高聲道:“從今往後,荊州七郡百姓,不會再受苦,不會再挨餓,有劉氏父子在,便讓七郡軍民餓有飯吃,冷有衣穿!”

這話就目前而言是在吹噓,就目前的生產力而言,讓每個人吃飽飯,實比填海還難。

但作為一個政客,若是連忽悠和吹噓都省略,那便直接下野,無需在官場混了。

“多謝公子!”

“公子是仁義之士!”

“我等願擁護劉使君,願擁護公子!”

劉琦轉頭對黃忠道:“令三軍鼓起聲勢!”

黃忠向著身後的騎兵一揮手。

便見劉氏騎兵在原地列陣,高聲呼喝,漢聲直沖雲霄。

“漢祚昌隆!”

“漢祚昌隆!”

“漢祚昌隆!”

襄陽城外,軍民一同呼喝,彼此間互相帶動渲染……

這種場景,即使當年在雒陽校場,蒯越也不曾見過。

劉琦一步一步,堅定的走到他的身邊,看著陷入沉思的蒯越,道:“異度先生可還好?”

“……”

“看到這種場景,先生認為,張虎和陳生,該殺還是不該殺。”

蒯越目光復雜地看了劉琦一眼,道:“該殺。”

直到這個時候,他隱約發現眼前這個年輕人胸襟中所蘊藏的志氣,似是遠遠超乎了他的想象。

襄陽一城,南郡一郡,他和蔡瑁都很當回事,但這些在劉琦的眼中似乎並不足夠。

想到這裏,蒯越心中不由隱隱有些激動了。

數年之前,他孤身入雒陽,將一腔大志付諸於當時與士人結盟的大將軍何進,本以為以何進的地位和權勢,定可讓自己一展胸中抱負,展淩雲之志,不負一身才華。

大丈夫生於當世,誰不求留名青史,遺澤後人?

但事實證明,他所托非人了。

何進的自負,何進的愚魯,何進的短見,徹底磨滅了蒯越揚名立萬的希望。

在如今的蒯越心中,當初那位權傾天下的大將軍不過是沐猴而冠。

可憐漢家社稷皆付於屠豬兒。

離開雒陽後,蒯越便無心於天下之事,只是醉心於守護家族,滿心皆是如何為家族爭利。

並不是他不再想一展胸中抱負,只是他自覺天下已無有可相稱其才華之主。

既不能展志,那便昌盛其族,人活著總該做些事吧?

但是今天,劉琦的舉動,隱隱的讓蒯越死去的心,又再次活了起來。

“敢問公子之志?”蒯越面色一正,向著劉琦作揖相詢。

劉琦微笑道:“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憂國家之危敗,湣生靈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賊,方不負大丈夫之志。”

蒯越聽了之後,心中頗有起伏之感。

少許之後,卻聽他又問道:“公子有匡扶天下之志,令越欽佩,然今日於蔡瑁之所為,又是否權謀過甚?”

劉琦認真地看著他,道:“吾雖好用權謀,然從古英雄,豈有不用權謀而成事者也?”

蒯越聞言不由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