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如何發展?(第2/2頁)

面對劉表,劉琦沒有必要藏著掖著,他便從頭到尾,將自己來荊州之後,所有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給劉表敘述了一番。

這當中的事,無需劉琦加以評論,以劉表的政治素養,自然能通曉個中是非。

劉表越聽,眉頭便皺的越緊,表情逐漸凝重,與劉琦初見時的喜悅已是消影無蹤了。

少時,待劉琦說完之後,劉表方道:“不想荊州望族,竟這般強勢……不過琦兒,汝如此算計蔡瑁,多少也有些不當之處,這襄陽的城防就算是握在汝手,然若失去了宗族之心,這荊州怕也是坐不長久。”

劉琦抖了一下長袖,呈環抱似的雙手在胸前合十,行禮道:“父親教訓的極是,孩兒今後自當謹記。”

劉琦說這話,是因為劉表是他爹,以孝治天下的漢朝,長父相訓,需當應諾。

但隨後,他就要提出不同的意見了。

“父親,若是我們一味縱容望族,這荊州我們就能坐安穩了嗎?城防,兵權,要害職務若皆在望族之手,你我父子行事處處掣肘,這荊州之主坐著又有何意思?莫不如回山陽老家來的自在。”

劉表長嘆口氣,道:“為父也不想,只因你我父子初至此地,實力不足,若不與望族妥協,恐寸步難行。”

劉琦拱手道:“父親也大可不必憂慮,孩兒倒是有一個想法,不知可成熟否,還請父親指正。”

劉表一聽劉琦有意見,忙道:“吾兒有何見識?”

劉琦道:“父親是荊州刺史,是七郡之主,安撫望族,收攏其心,權衡利弊,是父親之責,父親雖然權大,但做事卻需權衡,不能率性而為。”

“但孩兒非荊州之主,孩兒做事,無需顧忌望族,便如這次得罪了蔡瑁,他縱然氣憤,又能拿孩兒如何?他還能勸父親殺了我嗎?且孩兒之所行,皆是自己的主意,又非父親授意,他同樣也說不出父親什麽來!”

劉表多少有點琢磨過味來了。

“吾兒之意,為父懂了……汝是想為父主內,汝主外乎?”

意思是這麽個意思,但劉琦不能承認,當著劉表的面,他得謙遜一些。

“非也,孩兒之意,是由孩兒襄助父親,做父親不好做或是不方便做的事——父親眼下可安心治理荊州,收攏荊楚人心,善用士子為己用,孩兒願為父親之利刃,拓展我劉氏實力,做父親之援!”

“父親不方便做的事,孩兒皆可為之,就算是這當中偶爾犯錯,父親也大可懲戒,不必姑息孩兒,諒那些宗族也說不出父親什麽……反正父親也不能殺了我吧?”

劉表哈哈大笑,道:“不失為一良策,只是……汝想如何發展劉氏之勢?”

劉琦實話實說:“此番平定宗賊與張陳二賊,孩兒共為父親攏得兵卒五千,並黃忠與黃敘父子兩名勇將,這些都是咱劉氏自己的兵將,蔡瑁他們插不得手,孩兒想率領這支兵馬,去平荊南四郡,打下桂陽郡張羨,擴充我劉氏兵馬、漲父親之威望,不知父親以為如何?”

劉表琢磨了一下,道:“雖是良策……可平定荊南之事,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只怕蔡瑁等人也會與你相爭,屆時為父也不好權衡。”

劉琦點了點頭,劉表確實想的周到,自己要去平荊南,蔡瑁只怕不願意,他怕會憑空增長劉氏的實力。

且蔡瑁身為南郡都尉,掌一郡軍事,若他極力自薦去平荊南,劉表也不方便拒絕。

“確實是有這個弊端。”劉琦點頭承認道。

劉表卻忽然道:“吾兒,為父倒是有別的路子,可大漲我劉氏聲威實力,只是此事也有諸多弊端,為父自己難以定奪。”

劉琦沒想到劉表還能有好辦法,隨問道:“父親不妨與孩兒說說?”

劉表站起身,轉身往內室而去。

少時,卻見劉表拿了兩卷帛書回來,向著劉琦面前的長案上一放,沉聲道:“吾兒,猜猜這兩封秘信,乃是何人寫給為父的?”

劉琦挑了挑眉:“何人?”

“一封是袁紹,一封是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