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坑舅的外甥(第2/2頁)

劉琦問道:“不知父親都召誰來荊州了?”

劉表慢悠悠地道:“族外中人,為父目下想到的有十人,但其中可堪大用者只有兩人,一是咱同郡伊氏的俊才伊籍,此人有辯才,雍容有風儀,以禮見世,為父想讓此人來襄陽,並卓其入蜀去見劉焉,促成結盟之事。”

劉琦聞言恍然的點了點頭。

那位以雍容才辯而著稱的伊籍,原來也是自己的同鄉,看來他和父親還是有些交情的,而且劉表對他似是頗為贊許。

不過想想也是,歷史上的伊籍曾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同制定《蜀科》,能夠參與制定一國律典的人物,必然得是通曉當下時勢要務,通曉政法,善馭民的實幹派。

且據說此人善辯,讓他入蜀去說劉焉,確實是不錯的人選。

劉表真是用心了。

“另一個位是誰?”劉琦隨問道。

劉表露出了笑容:“另一人,你亦熟悉,便是汝之表兄張允。”

劉琦的臉瞬時間沉了下去。

張允是劉表的外甥,亦是劉琦的表兄。

這家夥倒是頗有軍事才幹,就是做人太差勁。

據劉琦分析,歷史上的劉表本期望張允能夠替自己掌管宗親之軍,用以增加籌碼,但張允這墻頭草居然拿著他舅舅的賞賜,站隊到蔡瑁那一邊去了。

這直接導致劉表平衡荊州軍事勢力的計劃流產,蝸居在南郡而無法展足,甚至不得不起用張繡和劉備這樣的二級代理用來制衡荊州本土士族。

天底下哪有這麽坑的外甥!

不過,歷史上雖沒有記載蔡瑁和張允最終的結局,但劉琦認為他們並沒有得到善終,畢竟針對蔡瑁和張允二人,曹丕曾作出了:“無不烹菹夷滅,為百世戮試。”的評語。

曹丕還將他二人與吳匡,張璋,審配,郭圖等人並列,針對另外四個人的下場可知,蔡瑁和張允的下場應該好不到哪去。

眼下劉表要將張允召來,劉琦自然是不願意的。

但劉琦不能直接說張允是佞邪,畢竟現在的張允還沒有做出什麽不堪的事,在沒有實質證據下侮辱自己的表兄弟,也容易讓劉表對自己產生誤會,覺得劉琦沒有胸襟。

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由自己直接來掌控這個表兄的命運。

“父親找表兄來荊州甚好,若是宗親聯盟事成,孩兒便替父親率兵北進,屆時身邊還真就需要些得力之人……表兄頗有將才,不妨就讓他留在孩兒身邊,我等兄弟平日裏也好有個照應。”

劉表聽了劉琦的話,以為他是真心想求張允為臂助,非常高興。

其實劉琦是想把張允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管。

“此事易爾,待賢甥至襄陽後,便卓他歸於汝之麾下,助汝一臂之力。”

“多謝父親。”

劉表說完自己想要招攬的人後,又道:“吾兒,為父遍查宗室子弟,又琢磨了山陽郡舊識,著實想不出太多可用之士,不知汝可認識什麽能人舉薦於為父?”

劉琦聞言笑了。

他在巨野縣任職這幾年,其實還真就認識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