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讓人捉摸不透的劉焉(第2/3頁)

劉琦自然是不方便跟劉表說,他讓伊籍去走劉焉姘頭的後門……

“孩兒閑暇之時,曾與先生交流了些秦儀之術,並不曾幫上先生什麽忙,先生適才所言,不過是捧高孩兒……真是慚愧!”

伊籍呵呵一笑,心中自曉得劉琦之意,便將這茬一帶而過。

“使君,您猜劉焉此番派何人統兵?”

“何人?”

伊籍忙道:“劉焉命益州從事賈龍督軍,其三子劉瑁為蜀郡都尉為主帥,率五千兵馬從江關出益州,與使君之軍會於秭歸縣。”

劉表聞言一驚,道:“益州從事賈龍督軍?”

“正是,聽聞其用兵頗為強橫,昔日在益州大破馬相十萬賊眾的,便是此人,有賈龍坐鎮,誠可謂是吾軍一大臂助!”

“這倒是有點意思……呵呵,這個劉君郎,心中又打的什麽算籌?賈龍?居然是他。”劉表若有所思。

劉琦也是皺起了眉頭。

若是沒有記錯,這賈龍一開始應該是迎接劉焉入蜀的蜀中代表性人物,後來卻被劉焉壓制過甚,以至反叛,最後被殺。

如果時間估算不錯的話,他現在跟劉焉的關系應該是水火不容的吧?

伊籍見劉表不但不喜,反倒是頗為質疑,隨請示道:“使君,這領兵之人,莫非是有什麽不妥?”

劉表緩緩言道:“劉焉昔日入川,老夫在朝,頗知劉君郎在蜀中所行的制衡之法。”

隨後,劉表便開始給劉琦和伊籍做解釋。

劉焉入蜀之時,已經是六旬高齡,比劉表還要大的多,而年紀越大的人,一般都有個特征,就是信奉讖緯。

劉焉入蜀後,雒陽就有傳言說,劉焉是在聽了當時極有盛名的讖緯大師、侍中董扶言益州有天子氣後,方才請旨由從交州改入蜀中的,那董扶亦是隨行於劉焉。

此言是真是假,誰也說不好,畢竟都是劉焉入蜀之後才在雒陽傳開之事。

然可以確定的是,劉焉入蜀確實是因為有董扶的支持,因為這位年過八旬的蜀中讖緯大師,其實也代表了益州本土豪強對劉焉的態度……即益州本土人士願意擁戴劉焉為主。

至於益州本土豪強為什麽想擁立劉焉為牧,劉表沒有明說,但劉琦心中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其實跟劉表在荊州的境遇差不了多少。

劉焉既是宗親,亦是名士,名氣不小,而益州本土豪強們有兵有糧有錢,唯獨缺一面鎮得住場面的招牌。

而劉焉雖有名望,卻無兵馬,高矮肥瘦正合適,空降至益州正好和本地豪強們做互補。

正巧當時益州黃巾馬相叛亂,殺了刺史郤儉,致使州郡大亂,益州豪強們也正需一個外來的名士和有官方背景的人出面,來整合他們的力量穩定各郡縣。

說白了還是互惠互利……

劉焉到任後,任用了益州本土的豪強領袖,州從事賈龍和犍為太守任岐整合各豪族的資源,並由賈龍率兵平定了馬相之亂,替劉焉奪取了益州權柄。

但在平亂之後,劉焉並沒有像是劉表一樣,與蔡瑁,蒯越等荊州本土望族和平的互惠互利。

相反的,他開始大力打壓益州本土豪強,剝奪他們的利益,並找借口相繼殺掉了王鹹,李權等十多名益州豪強。

純純的卸磨殺驢。

當然,劉焉也不是毫無防範的打壓益州本土豪族,畢竟益州豪強都是本地戶,勢力強大,而劉焉這名空降的刺史,憑自己的戰力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於是,劉焉為益州豪族找了三個對手。

一是從宗教方面入手。

劉焉重用了天師教系師張魯和米賊張修,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天師教在蜀中傳承三代,教眾無數,劉焉將兩教師君納入麾下,這就等於攥住了蜀中人的信仰之心。

二是從執政方面入手。

自黃巾後,蜀外各州戰事頻繁,不少望族為了避禍,紛紛舉家遷移入蜀,其中以三輔之豪族為眾。

這些人昔日在本州是大族,到了益州便是外來客,一直都受蜀中本土的豪強打壓,有人稱其為‘東州士’。

劉焉便在這兩年時間,大批量的起用東州士,並從他們的族中招募東州兵,扶持東州士集團成為一股可以和益州豪強相抗衡的政治勢力。

其三是從精銳兵馬入手。

除了招募的東州兵外,劉焉還與蜀中的青羌聯合,招募羌民入軍,建立了一支戰鬥力相當兇悍的青羌軍。

有基於此,說明劉焉為了打壓益州豪族,一直不遺余力。

但此番上雒護君,他卻派遣益州從事賈龍領兵,這就很奇怪了。

需知賈龍乃是益州宗族之長,其在川中猶如蔡瑁於荊州一樣,這樣的人,劉焉恨不能除之而後快,為何要將這麽重要的任務交付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