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北上!(第3/3頁)

因為在戰馬的成長的過程中,喂糙料不利於戰馬的成長,很有可能將好好的苗子給養廢了。

但養成熟放入戰場後,因為體格已成,再喂些粗料雖會影響體力,卻不會傷及根本了。

其實這跟養孩子的道理差不多。

孩子長身體的時候,長輩一般都會給予他最優良的食材,以達到營養均衡,這樣孩子才能夠長大個且健碩,但成年之後在吃的方面就不那麽講究,幾頓不吃好的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問題。

道理就是,一個四歲的孩子,你精心養育他就會長得高,但一個四十歲的人,你就是給他喝雲南白藥,他還那副鳥樣……

人工養馬的方式不劃算,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占據天然牧場!而且光是有天然牧場還不行,最好還是高寒地域。

最適合的地方毫無疑問就是甘涼河套與河西地區,中原地區次之。

至於荊州和揚州的環境,能養很多家駒,但要是培育軍馬,就不太適合了。

益州的川馬和滇馬都是馱馬,不可騎乘,境內多山少草地,也不適合畜牧,但由於漢朝曾在越嶲、蜀郡、犍郡多置苑養馬,所以在戰馬數量上多少能比荊州強一丟丟。

緊缺的馬軍,就是眼下荊益聯軍最大的短板。

由於是以水路為主,這一路上劉琦倒是少遭了不少罪,至少比長時間騎馬將大腿裏側磨的皮開肉綻要強許多。

一行軍馬順水路過了漢水,來到南陽郡與南郡的邊境後,再次安營駐紮。

就眼下的地界來講,聯軍其實離襄陽很近了,但劉琦卻並沒有提出邀請劉瑁和賈龍等人去襄陽。

畢竟劉表先前答應了要尊劉焉為盟主的。

現在兩軍會合了,劉表便絕口不再提此事。

劉瑁一路上也試探性的向劉琦詢問過,但劉琦只是裝傻充楞。

若真是把劉瑁引到襄陽去,萬一他當面詢問劉表此事,只怕劉表也不方便直接拒絕。

既如此,那相見莫如不見,大家在心中彼此默默祝福吧。

雖然劉表不打算與劉瑁、賈龍等人相見,但荊益聯軍屯紮於漢江邊境,劉表多少還是要客套一下的。

於是,他讓外甥張允代表他前來犒勞三軍。

劉表曾答應過劉琦,將張允從家鄉召來後,就安排在劉琦的麾下。

但張允在名義上畢竟是劉琦的表兄,到了南郡後,若直接就被安排在劉琦的手底下做事,多少有些羞臊人,畢竟他是沖著劉表才來的。

於是劉表便讓張允以屬官的身份,在自己治下待了一段時間。

如今劉琦率兵北上,劉表正好借著‘臨逢大事,需兄弟同心上陣’的理由,將張允派過來給劉琦當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