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我的表哥(第2/2頁)

就好比京中的射聲營,顧名思義就是精銳的弓箭兵,可以聞聲而射,故名‘射聲營’。

屯騎營內皆是精騎,故名屯騎營。

步兵營則是指上林苑門的精銳屯兵。

以此類推,名字都是簡單、威武且好記。

但其實劉琦心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重新擬定軍職的問題。

劉琦目下是劉表引任的襄陽校尉,說白了就是沒有朝廷明確敕封的校尉。

他現下所統管的兵馬,已經超出了校尉應統管的兩千人範疇,但現實就是,給他十萬兵將,他也依舊是襄陽一縣的校尉。

他自己倒是沒什麽,但再往下的軍職就容易亂套。

他麾下的黃忠,文聘等別部司馬,目下所管之兵數量,早已超出了四百人一部的統管範圍,但即使人數增多,黃忠和文聘也不過還是別部司馬,而他們二人再往下的軍侯、屯長、曲長亦如是。

如此看來,最終也只能走上那條老路了。

漢末時期,因為地方軍閥的快速發展,在編軍卒的人數大幅度增多,有軍功的人越來越多……原地方郡縣原有的部曲編制和軍銜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各級軍階的需求。

因此,特殊的軍階應運而生了。

那就是各種雜七雜八的中郎將。

之前,由於將軍並不常置,有戰時統兵者才會被冠以將軍之稱,因此一般武官平日裏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才是中郎將。

但在漢末,這些中郎將卻被各級軍閥亂用的頗不值錢了。

各種雜七雜八的中郎將一出,這個曾經擁有無上榮譽的稱號便算是被打入凡塵,以大白菜價往外拋售。

雜號將軍遍地滾,擡眼望去盡中郎。

……

“眼下軍中大部分銳士皆為步卒和弓弩手,另有馬軍兩百……日後大致可分為三營。”劉琦淡淡念叨道。

張允諫言道:“應為四營,伯瑜可從步卒與馬軍中,少量抽調精幹士卒,再獨建斥候部,於臨陣決機大有裨益。”

眼下荊州軍的斥候皆屬各部臨陣指派,暫無獨立機制,雖然也不礙於行軍,然確實沒有單獨指派來的方便。

劉琦滿意的點點頭,道:“這一塊倒是無需耽擱,我即刻將讓三軍將各部斥候統於一處,統一調配,由表兄代為統領,今後陣前有何機密要事,就全依仗表兄了。”

張允沒想到初至劉琦麾下效力,就能得到這樣的重用。

劉琦這等於將自己當成了他的耳目了。

雖然仔細算來,他統領的也不會超過兩曲人馬,但這也體現了劉琦對他的重視程度。

張允心中喜不自勝,忙道:“多謝公子,末將願效死力也。”

劉琦隨意的揮了揮手,道:“如何又叫公子?這裏也沒外人。”

兩人相視大笑。

少時,卻見張允的臉上露出了一些意味深長之色。

“對了,伯瑜,某離開襄陽之前,聽說舅父和蔡家已是準備納彩問名,互通生辰,卻是為你準備的……嘿嘿,聽聞那蔡二小姐的年紀雖大,不過卻相貌美麗,表弟你也算是頗有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