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重要轉折(第2/2頁)

劉琦站起身,對著袁術施了一禮:“嚴君有一策,想與袁公謀之。”

“公子請講!”

劉琦鄭重道:“天子尚在,我等為臣者不可妄立新帝,當全力救駕,此乃為臣者之道……可天子安危不定,為虎狼之口銜之,隨時有性命之虞,若天子崩,為天下計,亦需有賢德宗室順天應命,以繼大統。”

“哦?”袁術眯起了眼睛,道:“誰有資格?”

劉琦頓了頓,道:“以某觀之,天子若真有蒙難之危,劉氏宗親中可繼大位者,非陳王不可。”

“陳王劉寵?”袁術聞言有些猶豫:“你是想讓我擁立陳王?可、可我若要立陳王為帝,那與袁紹的悖逆之舉,又有何異?”

劉琦微笑道:“後將軍,難道您還沒明白我適才的話中之意?讓您擁戴陳王,不是立帝……”

劉琦一字一頓地道:“是……立、儲!”

立儲?

不是立帝,是立儲,一字之差,天地之懸。

袁術緩緩的站起身,捋著胡須,開始在廳中來回的踱步。

眼下關東群雄雖服袁紹,但只要他將袁紹欲立劉虞為帝之事,公布於眾,再由宗親之盟表態斥責袁紹,則袁紹聲望必然受損。

而他袁術,若是在這關鍵時節,提出請陳王劉寵為儲的意見,或可為諸刺史郡守側目。

需知,立儲可不是如袁紹一般另立新君,行那大逆不道之事。

《禮記·曾子問》中言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天子雖只能有一個,但皇室需要延續。

議儲之舉,是為漢室天下的延續而著想。

天子若在,群雄救駕,天子若不幸亡於董賊之手,自當由儲君承襲大統。

陳王劉寵所在的陳縣,舊為新平,曾隸於豫州境內,其地夾於潁川和汝南。

豫州刺史孔伷,雖為名士,不過卻是座談客,袁術並不將他放在眼中,他目下已是表孫堅為豫州刺史,隨時準備用他代替孔伷。

所謂的表為刺史,不過就是象征性的向朝廷遞一封奏疏,至於這奏疏批還是不批,對於地方諸郡守來說已是無關緊要,因為他們知道董卓肯定不會批。

但無所謂,縱然名不正言不順,但我們已經向朝廷請示過了,不批我們也得這麽做。

這和劉表在荊楚時,引劉磐為長沙郡守其實是同一種方式,但相對比較霸道。

待用孫堅替下了孔伷後,陳國便等同於在袁術的掌握中……那陳王雖善兵強射,卻年過六旬,又豈能逃脫了他的掌心?

更何況聽劉琦的意思,他們亦會支持。

議儲之事,若能得宗親支持,則他袁術威名更盛,群雄皆服。

必可一朝壓過袁紹!

不過有一件事,恐惹天下不齒。

那劉寵已經年近六旬了,又是當今天子的爺爺輩……

以爺承孫之皇位,好像有些……惹天下笑柄之嫌。

不過也無妨,與這件事中得到的好處比,這點小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