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暗箭黃忠,虓虎呂布(第2/3頁)

城中的程普和黃蓋在接到孫堅的指示後,率眾包夾,一時間,竟將陽人城的西面開辟成了今夜最大的戰場。

並州狼騎雖善戰,但僅憑這一支騎兵在地形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是無法完全改變大局的。

幸運的是,呂布久在並州征伐,經驗不是一般老道。

他的目地是斷後,不是硬拼,差不多該是時候撤退了。

他麾下的並州步卒,盾兵,弓弩手開始向中軍並攏,以伍、什為單位,策應狼騎軍,在保證殺傷的同時,也盡量減少傷亡。

這是想要退走的征兆。

孫堅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孫氏的騎兵少,但在縣城外這種特殊的地勢下,步卒卻更容易按序鋪開,列為數陣,分順序進行追擊。

每當有號令的時候,便會有一曲士卒們毫不猶豫的沖上前,與並州軍進行短兵相接,而後抽身,待下一次號令之時,又會有其他的部隊補位上前。

兩旁的跟進,則由黃忠代勞。

他的兵馬在側面不斷的向著呂布的中軍緊貼。

……

劉琦在後方,認真的觀摩著前陣的較量,他一邊看一邊問道:“異度,依公之見,若無孫堅軍為主力對峙並州軍,我荊州人馬對抗其眾,有幾成勝算?”

蒯越滿面嚴肅,認真的注視著遠處的戰場,喃喃道:“公子想聽實話嗎?”

“實話。”

“怕是連三成都沒有。”

劉琦長嘆口氣,道:“果然,還是臨陣的經驗差的太多。”

……

兩軍交戰之中,最安全的人,是坐鎮於後方的主帥,但最危險的人,是在前線沖鋒陷陣的督將。

相比於後方的調度者,督戰者才是將士們真正的膽魂。

黃忠揮舞著戰刀,在側面策應著居中孫堅。

面對善戰的並州軍,饒是黃忠也壓力巨大。

雖然他這一會已是親自手刃了十六人,但對於整場的戰事的走向來說,並無多大效果。

他目下能做到的,只能是盡量縮小與對方中軍的距離,寄期能夠和在襄陽收拾張虎和陳生一樣,尋機處置了呂布。

“少君,黃司馬在向中陣而去,似意有取呂布之意!”劉琦等人隨著後軍,也在不停的向前推進,因而前方的戰況多少也能觀察的到。

此時的天色已經逐漸轉白,東方白肚,陽光依稀的照射在了戰場之上,將夜間未能盡視的局面映照的清清楚楚。

劉琦看著黃忠行進的方向……

他瞄準的是那名兜鍪上飄揚著紅色尾羽的大將。

確實是呂布!

劉琦有些替黃忠感到緊張。

能成功嗎?

在忐忑之際,劉琦也開始認真的觀察呂布……

似乎與自己概念中的有所不同。

演義或是平話本中,把呂布描述成了唱大戲一樣的存在。

什麽器宇軒昂,方天畫戟,束發金冠,百花戰袍……

但就現實來看,呂布也不過是一個凡人,並沒有後人潤色的那麽的‘花裏胡哨’。

雖然距離較遠,但劉琦還是依稀看見,呂布並非是面白無須的……

相反,他的身材高大,相貌頗粗獷,臉上還續著絡腮胡,黝黑且風幹的皮膚,和他身邊那些常年在草原上風吹日曬的並州騎卒一樣,並沒有什麽與眾不同。

唯一與眾不同的,或許就是他的身材太過壯碩,肩膀和手臂似比一般人寬大了好幾圈。

雖然是騎在戰馬上,但劉琦敢肯定,呂布的身高估計得在一米九……

眼看離近了呂布,黃忠暗自掐算距離,一邊吩咐身邊的騎卒掩護自己,一邊按下長柄刀,將背上的黑弓取下,彎弓搭箭——瞄準了呂布。

沒有劉琦想象中的那高呼一聲,‘三姓家奴,誰誰誰在此’然後讓士卒都站在自己身後,獨人獨馬的沖上去與對方決戰。

戰場是搏命的地方,是取人性命保全自己的沙場,不是顯擺誰的武藝高。

單挑的情況也有,但一般不是在戰事中途。

雙方將領會在開戰前,於兩軍陣前行以‘致師’(單挑)。

但致師大多是在戰前兩軍對壘時,為激發己方士卒的鬥志而使用的一種戰策,目地是用以侮辱對方,震懾敵人。

大儒鄭玄對致師的解釋是:‘致師者,致其必戰之志,古者將戰,先使勇力之士犯敵焉。’

陣前的單挑是存在的,但每一場致師,都是戰前刻意謀劃,一般不是即興而為。

眼下雙方已是鏖戰多時,戰場的情況瞬息萬變,黃忠要殺呂布,自然是不會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彼致師。

只要能殺呂布,就足夠了。

“嗖!”

黃忠一箭射出!

不想,呂布卻似有所感覺。

他突然扭轉身體,堪堪的躲過黃忠的箭,那箭矢劃過他的面頰,在空氣中帶起一串血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