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親爹給予的難題(第2/2頁)

他雖然看著未曾痊愈,但精神頭似乎恢復了不少。

“給咱們送冬衣和糧秣的人,走了嗎?”劉琦一邊吃一邊問道。

張允給劉琦遞過濕方巾,道:“走了,押糧官臨行之時,還將一份舅父的家書托末將帶給表弟,可自孫堅走後,表弟便一直在睡,因此就沒打擾。”

一聽張允說是家書,劉琦就知道肯定是劉表又有什麽任務交辦下來了。

“給我看看。”

張允從懷中取出一份縑帛,遞給了劉琦。

是劉表寫給他的。

大致讀了一遍後,劉琦幽幽的長嘆口氣,揉了揉眉心。

劉表還是嫌自己不夠忙呀。

“表弟如何會這般表情?”見劉琦一臉無奈,張允不由奇道。

“兩件事,一是嚴君已經將山陽族中人盡皆遷至南郡了,特寫書信知會我一聲。”

張允聞言一奇,道:“仲璜也去南郡了?”

張允口中所言的仲璜,乃是劉琦的二弟劉琮表字。

古代男子,普遍二十冠禮時取表字,但這個時間並不是完全固定的,也會因為時勢和情況而做出一些改變。

在這個入仕競爭極為嚴苛的時期,從進入太學起、在畢業考試中分科甲科乙、下放到地方任‘補郎補吏’,然後再去想辦法選孝廉,入雒陽郎署,再下地方正式入仕,可以說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步沒走好,就容易耽誤好幾年……

畢竟每年,就那麽兩百個孝廉的名額在那擺著,但太學中眼巴巴等著下放補郎的學子,最多時卻可達到三萬。

所以,士人家族為族中子弟爭取的機會往往是可欲而不可得,當機會爭到了,但孩子的年齡卻還沒有到達冠禮之齡時,也會酌情適當的給他們提前。

這就好比在20世紀70,80年代,很多人為了一些跟年齡有關系的政策獲益,而去托關系修改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一樣。

從古至今皆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有的人在年少時,雖未冠禮,但表字卻早就給他準備好了。

表字一般都是由師長所起,而這個年代的人平均存活的年齡較低,遷移也頻繁,很多師長怕活不到孩子冠禮就已經去世或是遷走,便先將表字準備好,算是有備無患。

好比曹操的兒子曹沖,去世時年僅十三歲,卻已有表字‘倉舒’。

劉琦和劉琮這對兄弟的名字頗有關聯。

劉琦的‘琦’字乃指美玉,而劉琮的‘琮’字,指的乃是廟堂玉器。

兩人的名字都和‘玉’有關,表字自然也如此。

‘伯’為長,‘仲’為次,‘瑜’為玉,‘璜’為玉器。

故劉琦表字‘伯瑜’,劉琮表字‘仲璜’。

……

劉琦放下手中的縑帛,微笑著看向張允。

“我要是沒記錯,表兄和琮弟的關系,好像一直挺不錯的。”

張允哈哈一笑,隨口道:“那是,仲璜從小就跟我最親……”

說到這,張允微愣,似乎意識到了什麽。

他立刻又裝若無其事的樣子,開口道:“不過也都是少年之事了,這些年我也一直沒怎麽見過仲璜,多年不見,再好的關系,怕是也生疏了。”

劉琦被張允的表情逗笑了。

“不至於吧?大家都是親戚,彼此之間何時還變的這般避諱了?關系好就是關系好,至於藏著掖著?”

張允卻不松口,一個勁的搖頭,只說:‘不熟’‘不熟’。

劉琦也不跟他犟,吃完粥後,向著後墻一靠,緩緩道:“嚴君的信中,還吩咐了我一件難事。”

“難事?什麽難事?”

劉琦長嘆道:“他想要雒陽城中,一人的典藏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