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2/2頁)

不過劉琦並沒有覺得此舉有什麽不對。

對於這個時代的諸侯們來講,這算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比如孫堅死後,孫策依附袁術,但日後卻在江東獨自創業;

曹操在創業初期則是依附於袁紹,後勢力越強,二人翻臉;

劉備更是相繼依附於多人。

呂布,張繡,張燕等軍閥更是如此。

若是換成自己站在賈龍的位置上,劉琦想來也不會拘泥於一道。

不過那都是以後的事情,屬於充分具有不確定性的,自己只需未雨綢繆就好。

劉琦邁著步子,在帳內來回走動著,他此刻風寒未痊愈,走起路來多少還有些飄忽。

“賈公搜羅了劉焉這般多的謀反罪證,可見劉焉確有不臣之心,我身為漢室宗親,對這宗盟內的逆賊,本不當置之不理,只是我山陽劉氏與劉焉皆出自魯恭王一脈,我父子若與賈公一同討伐劉焉,豈不惹天下笑柄,為世人所不齒?”

賈龍見劉琦的口氣似有松動,忙道:“公子怎如此說,公子為漢室除去叛逆,當留名青史,當為天下所贊!豈會為世人不齒?”

劉琦對此不置可否,而是轉移話題。

“賈公此番出兵上雒,欲奏實劉焉罪狀,但殺劉瑁,恐不在賈公的計劃之內吧?”

賈龍聞言,無奈地長嘆口氣。

“我本不欲殺他,只是他意圖謀我,我一時激憤,方才痛下殺手,如今想來,卻是魯莽了。”

劉琦輕輕的嗯了一聲,繼續道:“賈公預討劉焉,本當暗中行事,如今劉瑁卻在亂軍中亡於君手,又隱瞞不住,只怕消息早晚傳回蜀中……到時候劉焉必有準備,定會封鎖入蜀諸道,阻賈公返回益州,賈公眼下的形勢,並不樂觀。”

賈龍嘆道:“幸好我早有謀算,在劉焉入蜀之初,便以避馬相之亂為名,將家眷盡數遷往武陽縣,托付於任岐,不然此番某之家眷,恐皆折於劉焉之手。”

劉琦聞言,心中不由暗嘆。

真是老謀深算……

劉焉初入蜀時,賈龍等益州豪強借馬相之亂,將治所從雒城遷移綿竹,表面上看是為了劉焉能夠平穩的接手益州諸事,實則他們這些本土豪強已經將產業分散與蜀中各處,不讓劉焉有掌控他們的機會。

那還是他們兩方合作的蜜月期……這些益州豪強在那時就對劉焉有了防備。

也不怪劉焉掌控大權後,就騰出手來對付他們。

真的是掣肘太深了。

相比於益州豪強的狡猾,當初被劉琦殺死的蘇代,貝羽之流,倒顯得不是那麽難纏了。

劉琦繼續問道:“劉焉阻道,賈公若不能返蜀,又該如何?”

賈龍拱手道:“待護君之事了結,龍想請公子代為稟明劉使君,請從南郡出兵,會和賈某麾下的兵將,咱們一起從江關殺入益州,會和任岐等諸豪,一舉除賊,報效朝廷,還益州諸郡以安寧,如何?”

如何?你怎好意思跟我說的這個如何?

讓我南郡兵馬殺入江關,助你和益州軍血拼?最後兩敗俱傷嗎?

你倒是真會琢磨。

劉琦的搖了搖頭,道:“賈公之謀,琦不甚贊成,蜀道自古便艱險,集中兵馬攻打,只怕非上善之策,當徐徐圖之……我倒是有個辦法,可助賈公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