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董卓妥協(第2/2頁)

董卓面色陰沉,只是‘嗯’了一聲,算作答應。

西涼諸將中,以李傕為首。

他站出來道:“相國,眼下不只袁紹,王匡,張邈之流,袁術亦是引軍從魯陽而出,孫堅、劉琦、賈龍等在陽人,大司馬劉虞也攜裹數萬之眾抵至河內……四方強兵皆至,我軍內憂外患,甚是不妙。”

董卓聽到劉虞的名字時,表情略有所動。

“想不到劉伯安也來了……公孫瓚可在其軍中?”

李傕的表情嚴肅,道:“公孫瓚亦隨軍而至。”

“唉……”

聽到這,董卓少有的露出一絲懊惱,道:“公孫瓚若到,這仗卻是難打了……老夫身為相國,難道也只有妥協的份?”

李儒言:“事實如此,莫可強求,眼下各州諸士一心,相國不可強與爭鋒,當徐圖後計,待遷都之後,再行計較不遲。”

頓了頓,李儒又補充道:“相國切忌焦躁,諸事不可疾行……需以王莽之流為戒。”

董卓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文優此言是也,依當下之勢,老夫該當如何?”

“保留雒陽朝堂的奏疏,相國必須妥協,方可安撫士人,順利遷都長安,不然以目下各郡兵勢,相國與他們殊死一戰,縱然勝了,亦為慘勝。”

董卓嘆息道:“罷了,老夫明日廷議,便準了荀爽,蔡邕,馬日磾等人的奏疏,在雒陽和長安兩京立朝,遷都長安時不強遷司隸諸族,如此他們便沒理由跟老夫鬧了吧?”

李儒又道:“宗親聯盟的態度,亦至關重要,留雒陽事乃劉表所提,相國當派人往陽人縣見劉琦,與其交好。”

董卓聽了這話,不由長嘆口氣:“老夫真是後悔,當初派劉景升去了荊州擔任刺史,著實眼拙!如今惹下這般禍患……罷了,不提了,爾等誰可為使,去荊州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