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劉表失態(第2/2頁)

此言一出,有擅長揣摩劉表心思者,就曉得他是想做什麽了。

劉望站了出來,諫言道:“以在下度之,滿廳諸人,能為使君分憂者,非長公子不可……此番上雒,長公子武功極盛,盡顯雄才,更兼公子出於使君門下,更是元節公弟子,文治方面也定是深得使君教傳,由長公子主掌抄錄與續撰漢書事宜,必可成就大事。”

劉表聞言笑了。

這才是他想聽的話。

他心中的屬意人選,自然是他自家之人。

只是當著眾人的面,劉表自持身份,是不方便自己說出來的。

這種事,必須要有一個外人替劉表說出來,施行起來方才是順理成章。

即使看起來很假也無所謂,這是必要的流程。

劉表捋著胡須,沉思良久,道:“伯瑜是老夫嫡子,雖也是自幼涉獵經學大義,但畢竟還是年輕了一些吧……他合適嗎?”

這純粹是自嫌。

伊籍暗自笑了笑,站出來道:“公子雖少,卻有俊逸之才,單就是一篇《美女篇》便已成傳世之作,由公子執掌必無差錯。”

劉琦眉頭微皺。

《美女篇》是怎麽流出去的?

蔡覓……

劉表似做猶豫了一會,方才道:“既然如此,那便依諸公所言,讓伯瑜先總管編修《漢史》和抄經之事,若是做不好,再行換人。”

明明就是一件非要扣在自己腦袋頂上的帽子,非偏偏要弄的好像除了自己,沒有旁人能做一樣……

這就是士人政治中最基本的場面關系與交道。

劉琦站起身來,向著劉表長作一揖,道:“孩兒定當恪盡職守,不辜負父親厚望。”

劉表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宣布第三件事道:“此番伯瑜上雒,因護君之功,令我劉氏中人一人為州牧,二人為郡守,可謂喜事,然在座諸公,亦在護君盟中多有功勛,老夫細細思量,不能不重賞於諸公,故而想常置州治中郎將,替老夫掌管郡國之兵,用為臂助,共扶漢室。”

說罷,卻見劉表轉頭看向蔡瑁、蒯良、蒯越三人道:“德珪,子柔,異度皆乃是老夫得力臂助,此番亦是出力頗多,不可不賞,老夫當表奏朝廷,拜三位為州治中郎將,助老夫統領荊楚諸軍。”

漢末,由於將軍非戰時不置,因而平日裏的統兵之人,所獲得的最高官職皆為中郎將,秩俸兩千石。

雖然三人並非是朝廷正式敕封的中郎將,然有劉表代為許諾表奏,就算是沒有朝廷的奏疏,日後其三人在荊州軍中的地位,亦是無人可以撼動。

不過也僅僅只是對此三人有這般殊榮,其余的蒯,蔡子弟,想要占南郡的其他要務,怕是就要再靜等良機了。

蔡瑁和蒯良,蒯越三人遂起身相謝。

就在這個當口,卻見劉表的一名親隨急匆匆的進了廳內,來到劉表的身邊,俯身對他耳語了一番。

便見劉表的臉色驟白,手掌一松,手中的酒爵瞬息間便掉落在了地上,爵中的酒水灑了一地。

在場眾人見狀皆是一驚。

到底是什麽事情,竟然能讓劉表當眾失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