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家人(第2/3頁)

劉琦轉過頭,看見兩個身著華服的少年,拼著搶步跑到他面前,向他環抱式的拱手作揖。

“見過大兄!”

見了這兩個少年郎,劉琦疲憊的臉上立時便露出了開懷的笑容。

“仲璜,叔攸!”劉琦邁步上前,伸出兩只手,分別拽住了他的二弟和三弟,來回打量著他們二人:“哎,為兄倉促而歸,一入襄陽便往署中敘宴,昨晚歸家,你倆卻都睡了……好久不見了,你們好似又長高了不少。”

劉修今年十四了,但發育甚好,瞧著卻是比劉琮都要高些。

他笑嘻嘻地道:“我與仲兄適才還去房門外等大兄你,可就是不見你出來,仲兄非說大兄昨夜勞累,因而晚起,可我說大兄在家中之時,便日日勤勉,怎會睡懶覺?他還非要與我立下賭約,弄的我跟他傻呆呆的站了小半個時辰……仲兄,你我賭約還作數不?”

相比於性格開朗的劉修,十六歲的劉琮顯然是要靦腆一些,也更穩重一些。

他面色一紅,道:“好了,算我輸了,不過是‘曰若稽古’的批釋而已,回頭送於你便是。”

劉修用力的一拍手掌,道:“如此甚妙!仲兄可切莫反悔,我喜愛仲兄的那套批注,可不是一日兩日了。”

劉琮淡淡道:“我不反悔……不過你需自己去我房中搬,不可找人幫忙,需一次拿走,如此方能予你。”

劉修聞言,表情頓時一僵。

漢朝官學,共有五經十四博士,其中《易》分四家,《書》《詩》各分三家,《儀禮》分兩家,《公羊春秋》分兩家,共計十四。

若是要熟讀十四經卷,倒也不是特別困難,但漢朝經學,繁雜就繁雜在各州各郡的今古學派對十四經的注解加釋實在太多。

有些經書的注解加釋甚至達到了一人就能編纂出百余萬字,直跟後世的網絡小說有一拼之力。

問題是網絡小說的數百萬字是用電腦打出來的。

然為經學注釋者,那真是一筆一劃,在簡牘縑帛上用隸書一字字的寫出來的。

何等的大毅力!

換成後世人,有幾個敢試試手寫網絡小說一天更萬字的!

而劉琮手中所珍藏的‘曰若稽古’注釋,是秦延君用三萬字對其進行的解釋批注。

用三萬字去解釋四個字,類似的解釋批注在各家學派中層出不窮,又經過百年積累……可想而知,很多漢代的經學士子,幼年學經,往往是學白了頭,可能才會勉強說經而已。

三萬字批注的簡牘,那至少也是一大籮筐了……劉琮讓劉修自己去搬,還要一次性的,分明是擺明了不想給。

劉修急了,氣道:“仲兄如何這般無賴?端的無信!”

劉琮面色不變:“你我事先並未言明,算不得我耍賴。”

“大兄,你管管他!”劉修轉頭求劉琦。

劉琦無奈地搖了搖頭,道:“你二人之事,我可做不得主,你倆若是不忿,大可找個幽靜的地方,比武單挑,以定勝負。”

劉修一聽這話,頓時來了精神:“大兄此言是也!仲兄,咱嘴上也見不得真章,且按大兄說的,尋一幽靜之所比比手腕才是。”

劉琮顯然在武技方面遠不及劉修,聞言直接往旁邊站了兩步,居然是想往劉琦的身後躲。

劉琮低聲道:“經學門中,儒林之士,焉可妄動拳腳?”

劉修嘿嘿笑道:“不動手也行,仲兄需得將簡牘予我!”

劉琮面露猶豫之色,求救似的看向劉琦。

劉琦拍了怕他的肩膀,道:“仲璜,人生在世,要拿得起放得下,你得願賭服輸。”

見劉琦替劉修出言,劉琮這才同意讓劉修去他那取經卷。

見劉琮一臉不愉之色,劉琦安慰道:“你二人也不必著急,為兄馬上要替父親主持抄錄蔡邕的兩萬四千余部典藏,屆時你們兄弟隨為兄一起去瞧瞧,若有相中的典藏,便著人再多抄錄一份便是了。”

劉琮和劉修聞言,盡皆大喜過望。

“多謝大兄!”

“果然還是大兄疼我們!”

“……”

兄弟三人又閑聊了一會,劉琦遂去了書房見劉表。

劉表早就起來了,此刻正在書房中批閱南陽政務。

“見過父親。”劉琦向劉表作揖施禮。

劉表擡頭望向他,卻見劉琦面色蒼白,眼眶發黑,眼白中隱隱間似有些血絲。

劉表皺起了眉頭:“如何這般憔悴?昨夜是一宿沒睡?”

劉琦心道我現在才回府,自然是一宿沒睡的……再說那邊也沒法睡。

自己還能摟著張方的屍體睡一宿?想想都渾身難受。

“是,孩兒昨夜一宿未免,方才回府……孩兒有要事,想向父親稟明。”

劉表卻是擺了擺手,道:“為父且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