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兩萬四千南蠻眾(第2/2頁)

劉琦吸了吸鼻子……算了,就權且是當贊美的話聽。

“派咱們自己的手下人去荊蠻各自監督征勞役,也不過是為了讓他們盡量去挑選那些在諸蠻中沒有家眷,獨身一人者……最好是父母早逝,無妻無女,或是蠻族中的底層奴隸也行,這樣的蠻人無牽無掛,孑然一身,容易收編。”

“無牽無掛的……怕是不好找吧?”

劉琦搖了搖頭,道:“那可不一定,光武中興,五溪蠻夷酋首田強第一次率兵反叛大漢,其麾下之眾便有五萬……還僅僅只是五溪蠻一個部落,田強百多年前就能糾集出五萬兵壯叛漢,即使現在五溪蠻的人數不比當年了,但我就是砍掉一半,按一兵能帶四口算,兄長就想想這人口基數會有多麽龐大?況且眼下前來附庸我們的荊蠻可不止五溪蠻一部,而是足足有十二個部落。”

說到這,劉琦顯得有些興奮:“諸蠻近百年來屢屢叛漢,永和、永壽、建康……數十年來但凡更了年號,都會有蠻族在郡中大規模的反叛,這些叛亂中死的人可不光是我們漢人,他們蠻族中人亦是如此。”

劉磐似若有所悟:“正因為數十年來戰火不斷,蠻族中人的遺孤也定然極多,故無牽無羈的蠻民,想來是不少!”

劉琦笑道:“蠻族無正典之法,各部落又無系統官署,以強為尊以弱為奴,部落中的上層人物欺壓底層蠻民更重……如此,若是能多多招攬那些底層蠻民,我有自信將他們全部留下。”

能挖蠻族的墻腳挖到這種程度,劉磐心中著實是又敬又佩。

不過他話中的‘更重’卻又是針對誰?

不過說來也是,兩萬多的剽悍的蠻族兵壯……自成一軍!

而且日後或許還會逐漸壯大!

想到這,劉磐就感到興奮。

“伯瑜,那在益陽設立官營互市,五溪蠻酋首向你請治水之吏,你盡皆應允,可謂處處皆為荊蠻著想,這又是為何?”

劉琦言道:“一則為安其心,二則是為了盡可能的向蠻人輸入我中土文化……想要徹底的收服兼並蠻人,僅靠強制性的制定戶冊和兵馬鎮壓是不行的,一定要兼用融合,才有希望。”

在劉琦的印象裏,荊南地區在兩漢前,一直屬於一種被孤立的狀態,再加上其獨立的文化特色,與中原文化有隔閡性。

直到唐宋之後,荊南地區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是因為中央集權制度發展愈發成熟,行政區域劃分越來越明顯,將四郡改為八郡,二是因八王之亂後,人口大規模的南遷,大批士人衣冠南渡,帶來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將荊南地區的文化逐步融合進了中原文明。

歷史上的劉表政權雖然也接收了不少的北方戰亂人士,但因為劉表的主要勢力還是以蔡蒯與南陽士族為首,因此不曾開發荊南,大部分南遷人士普遍在荊北安居。

這也與歷史上的劉表收荊南四郡的時間有關,歷史上的劉表平定四郡之時,已經是在九年之後了,那時候的蔡、蒯諸族已是非常的強大了,荊州的經濟和發展重心已不是劉表說改就可以隨便改的。

但如今情況大有不同,劉琦已經下定決心,把這九年的時間差給搶回來!

劉氏父子到荊州不足一年,蔡、蒯亦是未像歷史上那般坐大,還有龐德公和蔡琰的兩萬余經卷在荊南。

劉琦相信,他一定可以在荊南掀起一波文化融合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