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淮汝的超級豪強(第2/2頁)

如若不然,學宮畢業科考為官一定會得到士族空前的抵制,讓出一些制度利益,這是施行科考不可避免的前期步驟。

但隨著考試的制度經年累月的施行下來,當這項制度已經成為全民心中所默認的一種慣性規則時,那就是皇室集團在人事制度上反戈一擊的最佳時機。

當然,這都是後話。

李錚陪伴著劉琦向宜城內走,邊走邊道:“聽聞劉荊州已經下了軍令,請劉府君率兵前往江夏郡,和黃府君一同北上強攻汝南?”

“正是如此。”

李錚猶豫了一下,突然道:“李某想同府君一同前往江夏郡,不知可行否?”

“你?”劉琦疑惑地道:“你身為宜縣縣令,坐守一縣之地,去那邊作甚?”

李錚對劉琦道:“不瞞府君,李某乃是江夏平春縣人,李家在平春亦屬強族,家中數代之中,亦是出了幾位六百石的縣君,雖算不得門閥,卻也是良善之家,然到了我這一輩,整個家族卻改了門路,除我一人尚還在走入仕之途,其余大部分人皆隨我那族弟,去做那築鄔堡,練族兵之事了。”

劉琦知道李錚所說的是什麽意思。

東漢末年,許多由士人家族演變成的世家門閥,以及兼並了大片土地的地方豪強中,有許多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家族會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巨大的莊園,

由於他們占地數以千頃,私人領土太過廣闊,因而這些莊園也會隨之建築的越發龐大……

逐漸的,莊園因為擴建過巨,就發展成了鄔堡,猶如在自己私有的土地上建了一座小小的城邦。

再加上被兼並土地的黔首流民不得不依附於這些強族,逐步變成了強族的私兵,他們農閑時便會進行武裝訓練,保衛領地,猶如一種‘改頭換面的分封制’。

荊州本土雖然有很多這樣的望族豪強,但在數量和實力上尚且能夠在劉氏父子的整治範圍內。

能夠對劉表和劉琦產生威脅的,也不過是蔡氏、蒯氏等族,其余的蘇代、貝羽、張方和荊南的那些擁護張羨的強族,已經被劉氏父子借叛逆的理由給消滅吸收掉了。

但劉琦畢竟也在漢朝待了幾年,他知道,這種“強大的分封式門閥”在荊州只是少數,真正擁有巨大威脅的,其實是集中在長江以北及黃河兩岸的河南河北等經濟發達地區。

劉琦問李錚道:“你說的那個族弟,目下在何處?”

李錚諫言道:“我那族弟乃是家公從子,自幼好武喜鬥,少年時便以遊俠聞名江汝之地,數年前,他年少氣盛,竟說服族中眾人隨他遷至淮汝,並起兵於朗陵縣……據聞他與另外兩人同時起兵,借著消滅黃巾賊的借口,建築鄔堡,聚眾數千徒戶,勢力極強,目下已是淮汝一霸……府君要攻打汝南,若能得吾弟相助公子,必大有裨益。”

劉琦疑惑地看向他,問道:“你這弟弟叫什麽名字?”

“我那族弟叫做李通,字文達。”

劉琦聞言方才恍然,但同時面上多了幾分凝重。

若說在漢末中原境內諸多聚眾的豪強中,在劉琦印象裏名聲頗響亮的應該有三家。

一家便是以李進、李乾、李典等人為代表的兗州李氏家族,其家業之龐大令人咂舌,從乘氏至離狐以東的地域,幾乎都是李氏家族的土地,其麾下圈養了宗族部曲三千余家,若有急事,便可調動萬人以計的軍隊,足可稱為中原第一豪強。

其二便是譙郡許褚,亦是圈養了千戶之口,在自家土地上建立了鄔堡,自成一勢,許褚手下的宗族之兵最多時能湊出數千人,遠不及兗州的李氏家族,但由於許褚本人實在是太過勇猛,以武成名,更兼歸順曹操後,威名更著,因而反倒是揚名立萬,被後人所熟知。

第三就是這汝南朗陵的李通了。

李通在朗陵勢力最強大的時候,也圈養了兩千多戶人,並稱霸了淮汝之地長達七八年之久。

論及他所擁有的戶口人數,幾乎能與兗州李氏家族相庭抗禮。

歷史上,李通在建安元年主動投效了曹操後,立刻便被曹操任命為振威中郎將,屯駐汝南郡西界,在沒有尺寸之功的情況下成為了封疆大吏。

而袁紹和劉表也在官渡之戰時期同時派人去拉攏李通,希望他能夠倒戈相向。

一個靠著修建鄔堡,聚眾割據一方的豪強遊俠,居然能夠惹得天下三大諸侯皆拼命拉攏向其示好,可想李通在淮汝全盛之時,勢力強到了何等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