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鬼心眼多的太史慈(第2/2頁)

劉繇嘆息道:“此言是也。”

“那劉景升父子乃是宗親聯盟的發起之人,府君若往投之,必為所重,君不見那益州的賈龍領兵投靠,如今也是獨自領兵駐於樊城?以末將度之,府君若往相投,以劉氏父子的秉性為人,必不會讓府君空坐守於襄陽,他們必然會請府君獨鎮一方,府君屆時可借荊州之力,再謀基業,豈不勝於困守吳郡待死?”

太史慈的話,可謂是說到了劉繇的心坎裏,他再無疑慮。

“子義之言甚善,只是我若想要成功去往荊州,必須得猛士先行突圍,奔往荊楚,引劉琦之兵東向,否則單憑我吳郡之軍,若想去往荊襄,恐無勝機。”

太史慈忙道:“慈願擔此重任。”

“好,好。”劉繇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子義若往,必可成事,你有什麽要求,但說無妨。”

太史慈道:“慈別無所求,只需三十騎隨我同往足矣。”

劉繇本以為太史慈會索要很多的兵力,沒想到他居然只要三十人,心下很是驚異。

“子義只要三十騎便夠了?”

“三十騎足矣,多了反是累贅。”

“好,那某便予你三十騎。”

……

當天夜晚,太史慈便領三十騎兵悄悄的從吳縣城西門而走,意欲突圍。

劉琦給劉繇送信的信使入城,並沒有受到孫堅兵馬的阻攔,並不是因為孫堅的兵馬故意放過他,而是在戰前孫堅亦曾有令,圍取吳縣的宗旨,是只放人進,不放人出。

因此相比於來送信的信使,太史慈這三十一騎的處境還是較為危險的。

當下,便見太史慈吩咐身後的那些人道:“稍後奔西而走,諸君與我,只是一路速奔,中間切勿停留,若能沖出二十裏處,便算是安全了。”

“唯!”眾人一同響應。

“走!出城!”

說罷,便見太史慈用手中的長弓一敲馬臀,當先縱馬而出,直奔著西方奔馳而去。

那三十名騎兵緊隨其後,竟是沒有半點退縮之心。

一路疾馳,太史慈的腦海裏也盤旋著諸多的念頭,他當然不是傻子,也絕非一時托大才盲目的率領三十騎出奔,而是經過仔細的籌謀。

孫堅的兵馬雖然善戰,但因為對方出身南軍,麾下的戰馬應不是特別多,即使有,想來也不過都是南馬。

而己方這三十騎所乘的戰駒,卻是當初劉繇上任時,從青州帶來的北地戰駒,雖然比不得幽州和塞外之馬,但論及耐力,太史慈自認為應是在孫堅軍的戰駒之上。

因此,太史慈估計,只要能夠沖出二十裏外,孫堅軍應就無力繼續追趕了。

一眾人馬奔西而行,走出大概三裏之外,卻見路途之中略有起伏,在翻過一座小丘之後,卻見一大群的孫氏步兵正嚴陣以待,目光炯炯的瞪視著太史慈等一眾來者。

太史慈見狀不由心下一沉。

怎麽看這架勢,對方似是早就知道自己會率兵突圍一樣?

“往南改道!”

太史慈高聲呼喝,當先調轉了馬頭。

而那支孫氏軍隊的領軍者正是黃蓋。

只見他舉起一只手,然後迅速一落,沖著身後一整列的弓弩手道:“放箭!”

便見黃蓋身後,約有百名弓弩手彎弓搭箭,對著太史慈等一眾兵將施放箭雨。

太史慈等一眾人都是隨身攜帶了盾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急忙抽盾,去擋住身後那些弓弩手的箭雨追擊。

由於馬匹的速度太快,只是一輪箭雨之後,太史慈等一眾便脫離了對方的箭雨範圍。

但即使只是一波箭雨,還是有七八名騎士因為戰馬被射中,而被留在了原地,剩余的人以太史慈為首卻也顧及不了他們,只能是繼續的快馬奔馳。

但就在這個時候,耳聽後方,隱隱的傳來馬蹄聲響,卻是孫氏兵馬的騎兵從側面尾隨上來,緊追於太史慈等一眾人之後。

天色已是昏暗,太史慈等人在平原上奔馳,而後方的騎兵隊伍中,也已經燃燒起了火把,喊殺聲亦是隨著馬蹄聲緊隨其後……

“賊子休走!”

“速速下馬受降!”

“再不停下,便放箭了!”

在那一片喊聲中,卻見太史慈已經從箭壺中抽出了一支利箭,展開雙臂,回轉過身,準備向著後方去射。

此刻他的後方漆黑一片,即使對方的隊伍中有火把,也根本看不清人。

但太史慈並無所謂,即使後面看不清人,但他依舊有自信,可以憑借馬蹄的聲響,和人的喊叫聲給予對方致命的打擊。

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