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譙縣有一大豪強(第2/2頁)

相比於弓兵,弩兵對於騎兵的克制更為明顯。

一個人,弓術若是要有大成,非得是有一定的天賦和刻苦的訓練,在經過一番千錘百煉之後,才能塑造出一名強大的長弓射手。

這是需要花時間培養的!

但弩兵不一樣。

想要使好弩,並不需要特別繁瑣的訓練。

只要不是純粹的傻蛋,在知曉了弩的使用方法和竅門之後,再經過一些實操,即使這個人沒有什麽根基,也一樣可以把弩使用的得心應手。

但前提的,你得有弩,而且得是好弩!

這個時代的弩不少,但真正經過校準的好弩卻非常少,那些粗制濫造的小弩,幾十步的距離都能射歪了,拿到戰場上根本毫無作用,完全是白送人頭。

可這個時代的生產力落後,打造兵械沒有正軌流水化作業,好弩的制造,全憑能工巧匠的兩只手進行高難度作業……

可在這個連吃飯活命都成問題的年代,又到哪去找那麽多的能工巧匠去制作那麽多的好弩呢?

太史慈的建議雖然很好,但對於目下的劉琦來說,實在難以達成。

要組建一支強軍,最少要用千八百人吧?如今對劉琦來說,千八百人倒是好說,但問題是,他沒有門路去弄來千八百張好弩!

說了等於沒說,

見劉琦不接話,太史慈不由笑了。

“府君的難處,末吏明白,末吏也知道想要組建強弩之軍,絕非朝夕之功,末吏之所以今天對府君提起此事,是要讓府君知道,府君一定要想辦法建立弩營,早晚皆可,若無弩營為輔,荊州南軍恐永遠受制於北方戰馬的鐵蹄之下,無法展足。”

劉琦感激的笑了笑,道:“子義之言甚是,劉琦記住了。”

魏延在一旁道:“太史君之言雖是高論,但卻不解決眼下的問題。”

太史慈道:“眼下若要擋住公孫越的攻勢,倒也不難,只需在淮汝之地,尋一工勢堅固的城池或是大寨駐紮,以為壁壘,公孫越的騎兵,自然沒有用武之地。”

劉琦卻道:“子義,實話實說,一味的防守非我的本性,其實我已思得一計,只是未得合適之人去替我實施,今召子義前來,便是想請子義幫忙……適才與子義對話,某發現子義對幽州的騎兵甚是了解,想來這事定是非你莫屬了。”

太史慈認真的道:“府君乃是慈敬佩之人,府君若有吩咐,慈必相從……只是不知府君打算讓慈做些什麽?”

劉琦低聲問太史慈道:“子義,眼下若是在這豫州境內出現了能夠作為種駒的匈奴戰馬,敢問子義覺得……此馬當屬於何人?”

太史慈聞言有些懵。

這算是個什麽問題?

雖然不理解劉琦為何會問出這麽離譜的問題,但太史慈還是認真的思索了一會,方道:“匈奴種馬,別說是在南方,便是在河北之地,也是萬金難求,若是使君非說豫州境內有匈奴的種馬……那依照慈想來,此馬必屬公孫越,眼下也只有他才有能力有機會從北方帶來這等南方沒有的神物。”

聽了太史慈這麽說,劉琦終於放心了。

他的臉上露出了極度燦爛的笑容……要多燦爛便有多燦爛。

但不知為何,太史慈看了他的笑容,心中竟然是有些不自在。

這笑容為何看這有些……讓人不舒服呢?瘆得慌!

劉琦突然伸手,在地圖的沛地譙縣上指了指,道:“子義,你可知道,淮汝之地,論及豪強勢力,當以何人手下的私士最眾?附戶最多?”

太史慈下意識的道:“自當以在朗陵縣聚眾的李通為第一。”

“然後呢?排在李通之後的呢?”

太史慈一下子語塞了。

“這個……恕末吏不知。”

劉琦點頭道:“你不知道也不奇怪,畢竟你不是豫州本地人……子義,除了朗陵縣的李通之外,在沛郡的譙縣,尚有一位擁眾足萬的大豪強,其家族姓許,麾下所擁之戶,亦有數千,乃是當地一霸,其勢之強,足可與郡國之軍一較短長。”

太史慈似乎聽出了些什麽……

他低聲道:“公孫越若是要從徐州抵達汝南,似乎走沛地,如無意外,其軍必過譙縣……是麽?”

“子義之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