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公孫瓚要入徐州?(第2/2頁)

公孫瓚被袁紹,劉備兩方各自算計,心中氣郁難填,但眼下的情況卻讓他別無選擇。

經過了一番天人交戰之後,公孫瓚便率兵前往渤海郡,那裏現在有他的從弟公孫範。

但渤海不可久守,袁紹很快便會驅兵至此,

公孫瓚在渤海略作休整,便南下去會和青州刺史焦和,

他在臨淄駐紮後,派人去往右北平招昔日舊部,並收攏河北戰場的敗兵,意圖重整旗鼓,再報前仇。

公孫瓚會和了青州刺史焦和沒多久,盤桓在中原各郡的青州黃巾突然開始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青州黃巾先是攻打泰山郡,又乘著公孫瓚與袁紹爭雄敗退,強襲渤海,隨後又與徐州黃巾聯盟,意圖進入冀州境內與黑山軍會和。

青州百萬黃巾一動,各地烽煙四起,大戰更甚。

而陰德、劉馗、汲廉這些徐州的國相,為了瓜分徐州的權柄,借著青州黃巾在中原起事恐禍及徐州的名義,派人前往臨淄縣交好公孫瓚,有意扶他為徐州之主,請其入主徐州。

而那些徐州本土的豪強也對迎接公孫瓚入境頗為認同。

一則公孫瓚雖然在磐河遭了敗績,受了不少損失,但其麾下的虎狼之騎依舊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強軍,陶謙的丹陽兵雖然厲害,但和公孫瓚相比,實則是不值一哂。

二則陶謙身為漢末名士,又出自經學之門,履歷豐富,屬於政治老油條,這樣的人不容易受徐州地方人士和各國相支配……他們認為軍功武將出身的公孫瓚兵敗而來,雖有強兵卻無根基,在治政上必然要依賴地方人士。

所以他們天真的以為,公孫瓚要比陶謙好擺弄的多。

……

聽了曹宏的敘述,陶謙藏在袖子中的手不由開始顫抖起來。

青州黃巾禍起北地?

公孫瓚率兵入駐青州?

徐州諸人為了架空自己,有意擁立公孫瓚?

怎麽突然會變成這般險峻的形勢?

曹宏對陶謙道:“使君,此些事目下雖無佐證,但既有傳言,則事必有因,咱們不可繼續與劉琦耽擱下去了,不然若是等陰德等人真的將公孫瓚迎入東海郡,可就出大事了!”

“慌什麽?”

陶謙眉頭一皺,怒叱道:“區區流言,尚未坐實,如何便先自亂陣腳!著實是大驚小怪……做人需有定力。”

曹宏見陶謙聽到這樣的消息,竟然絲毫不慌,心中很是佩服。

幾十年風風雨雨的朝堂老手,果然不是白給的。

“府君,眼下該當如何?”曹宏拱手問陶謙道。

陶謙神態自若的沖著帳外的侍者喊道:“來人啊,給老夫取筆墨簡牘來。”

少時,便有侍者將筆墨簡牘用托盤給陶謙呈上。

陶謙沖著曹宏使了個眼色,曹宏會意,急忙上前替陶謙磨墨。

陶謙則是展開簡牘,蘸著墨水,一筆一劃,從容瀟灑的在簡牘上書寫開來。

曹宏疑惑的將頭探了過去,詢問道:“府君,您這寫的是什麽?”

陶謙面色肅然,義正言辭地道:“給劉伯瑜書信一封……與其修好聯合,兩方共同在丹陽郡募兵,兵者兇器也!我與山陽劉氏原本也非仇人,你攻我防何時是個頭?還是大事化小不失為上善之策。”

曹宏聞言,臉上的肌肉頓時有些僵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