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請你給我太史慈(第2/2頁)

“當初正禮公從遼東召我入吳,我輔佐他至今助其脫困,已然是報答了同鄉之誼,他今既主動讓我去荊州,乃是他的責任,卻也不算是我忘恩負義,於聲名並無所累。”

太史慈乃是狡黠聰慧之人,頃刻間便已經想通了個中關鍵。

“屬下僅憑府君吩咐。”太史慈對劉繇道。

劉繇長嘆口氣,這小子果然還是更看重劉琦,覺得跟他更有前途。

罷了,他若是不去,我這邊反倒是為難,正好順水推舟。

想到這,卻見劉繇笑道:“既如此,那你便去荊楚聽伯瑜的安排調度吧,今後你在荊州行事,務必多多顧忌兩家之利,行事不可偏頗。”

“唯。”

商議定了之後,劉琦遂請劉繇等人去休息。

而太史慈則是站在原地未動。

太史慈似有些猶豫,問道:“府君,這總督兩家交情互利的差事,末吏還是頭一次聽說,不知這差事當如何做?”

劉琦哈哈一笑,低聲道:“子義莫怪,這只是為了要你過來而臨時編的職務,具體督個什麽我也沒想清楚……哈哈,你還是給我做個別部司馬,替我統兵才是正道,至於什麽聯絡兩家……哪有什麽值得聯絡的。”

太史慈聞言如釋重負,喜道:“多謝府君提攜!”

……

陶商和劉繇分別抵達劉琦處,隨後陶謙又派人送來了盟書,東南之事對於荊州劉氏而言,便基本告一段落。

所余最後一事,便是劉陶兩家在丹陽郡內募兵。

至於兩家當如何募兵,陶謙又派遣許耽為使者來了劉琦軍中,詢問個中具體細節。

劉琦當即將自己想要收丹陽山越青壯的想法,向許耽說了一遍。

許耽聽了劉琦的想法,頗為驚異。

他沉吟了一會,道:“劉府君,末吏乃是丹陽本地人,對山越頗有些了解,有一些話想說於府君,不知府君可能聽得?”

劉琦道:“你我兩家,已是盟友,前仇盡棄,今兩家的目地皆是想在丹陽募兵,當共同進退,君有何話但說無妨。”

許耽道:“且不說能不能兼並山越的青壯為卒,單說能不能找到山越,目下尚屬難事。”

當下,許耽便將山越的情況大致給劉琦捋順了一遍。

在揚州之地,會稽郡和丹陽郡的山越最眾,其余豫章、廬江、吳郡之地雖然也多有山越,但勢力遠不及丹陽和會稽這兩郡山越人數多,反叛的頻率也遠沒有這兩郡來的高。

丹陽和會稽兩地的山越,基本是三月一小戰,五月一大戰,攻掠郡縣,擄掠人口,攜裹民眾,為禍一方,且山越還分為好多支,各自為政,份不同屬,丹陽郡內的山越總和,包含老幼,應在十幾萬左右。

難點在於他們潛藏在山林之中,很不好找。

丹陽郡內群山萬重,越境相聯,山越之眾深藏其中,可周旋數千裏,行蹤難覓。

因此,想要找尋這些山越的窩點,對於郡國之軍來說已是十分困難,更別說還要討伐受降了。

“山越者,久居山中,多為果勁之徒,歷任郡守雖多發兵討之,徒征得外縣之民,其余深遠,無法禽盡。”

“加之山中出銅鐵,山越可自鑄甲兵,時觀間隙,出為寇盜,每致兵征伐,敗則鳥竄,勝則奪糧自足,甚是棘手。”

說到這,卻聽許耽苦笑道:“劉府君,我們兩家在丹陽是要募兵,不是要替丹陽郡收繳叛賊,山越也是丹陽人,普通的齊民黔首也是丹陽人,既然我等募兵只是要招丹陽人,那為什麽不去招鄉亭的良民,而非要去招郡內的那些叛逆山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