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固執的嚴家首領(第2/3頁)

劉琦輕輕地拍了拍自己的額頭,嘆息道:“兵敗家破,受困籠中,四面楚歌之下還能做出這般的決斷,甘寧確實有本事,名不虛傳……他進入犍為郡之後,只需沿著內江走江陽,然後沿水道東向,便可以進入江州的地界,雖然繞了一個大圈,但勝在安全,如此便可繞過劉焉屯紮在廣漢郡的青羌軍,順利的進入到巴郡地界,直沖江關了。”

“甘寧現在大概在什麽位置?”

劉闔回道:“甘寧目下率領兵將,已經是穿過了江州進入臨江地界,江州之兵因為不曾想到甘寧進入犍為郡後會東向而出,因而被其打了個措手不及,錯失了良機,但臨江縣之後,便是江關,那裏有嚴鏞重兵把守,甘寧若是想順江而出,怕是極難的!”

“非得裏應外合不可了。”劉琦眯起眼睛,用手輕輕地敲打著桌案,道:“嚴鏞此人多大年紀?”

“居聞已是年近六旬。”

劉琦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道:“哦,已經是個老兒了。”

劉闔聞言急忙道:“伯瑜,你可切莫小瞧嚴鏞,他年紀雖大,但卻在蜀中帶兵多年,頗善用兵布陣,他在江關最少有萬余兵士,數量雖不及我軍,但江關之處地勢險要,可謂易守難攻,若是嚴鏞布陣嚴密,別說咱們有三萬兵將,便是再來三萬,也未必能夠輕易攻克江關。”

劉琦收起地上的皮圖,將其放在劉闔的手中,道:“這一點我自然是知曉的,我也沒打算和嚴鏞硬碰,畢竟他是嚴顏的親兄長,嚴顏如今在賈龍麾下,亦屬我軍盟友,若是能夠讓嚴鏞棄暗投明,則對於我軍收取益州,實是大為有利之舉。”

“招降嚴鏞?”劉闔不太敢相信地道:“這怎麽可能?那嚴鏞頗忠誠於劉焉,便是上次嚴顏歸順荊楚,親自置書於其兄,也未曾讓他動搖半分,只是與嚴顏斷絕了關系……伯瑜,你與那嚴鏞素不相識,又如何能夠說得動他?”

劉琦一邊走到的盧邊上,一邊翻身上馬,道:“事在人為,我雖不認識嚴鏞,但我軍中想來應是有人認識他的。”

劉闔不知劉琦所言的具體內容,頗有些不明所以。

少時,乘上了的盧之後,劉琦派人將荀攸,馬玄,蒯祺三個人找了來,讓他們隨同在自己邊走邊談。

將劉闔的話大致向三人復述了一遍後,劉琦認真道:“我想從三名東州士中,抽調一個人,作為使者前往江關說服嚴鏞歸降,特來找你們三人過來商議,看看此法是否可行。”

蒯祺年輕,只是低著頭不說話,認真的學習著。

馬玄仔細地思量了一會,道:“依照末吏之見,江關地勢險要,而我軍又有劉範在手,更兼嚴鏞之弟目下在漢中郡的賈龍手中,我軍可謂占盡優勢,若能說動嚴鏞,確實不失為一上善之策,若能得江關在手,從今往後,益州東部的大門就向我軍徹底打開了,府君此法可行。”

“可行是可行,但恐怕未必會有那麽順利。”說這話的人,是荀攸。

劉琦認真地看向荀攸:“公達何出此言?”

“劉荊州與府君布局益州,以在下看來,絕非旦夕之事,若是嚴鏞當真能夠這般輕易便被說服,只怕便不會遷延至了今日……此番派人去說降倒是可以,但若是不能說降,又該如何?”

劉琦點了點頭,道:“其實,我對此事也頗有些頭疼,能夠說服嚴鏞獻出江關,自然是最好,但若是不能,我又該如何?”

荀攸認真道:“派人說降歸說降……不過除了說降之外,末吏倒是有一個破釜沉舟的辦法,府君不妨一試,或有奇效,當然,個中也或許有些兇險。”

“君試言之?”

“……”

……

江關乃是西蜀門戶,兩岸懸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勢險峻,因地處於瞿塘峽,亦可稱瞿塘關。

按照地域位置來說,其地乃是在重慶奉節東,而甘寧目下所在的臨江,便是後世的重慶忠縣。

重慶在劉琦穿越前的那個年代,便是一個地域特殊的山城,其地兩江三岸,地貌奇特。

對於後世人來說,重慶是一個地貌奇特的直轄山城,但在古代,這裏就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險隘要處。

就差這最後一步,便可以沖出益州一飛沖天的甘寧,此刻卻被死死的憋在了這裏。

江關之內,負責總督此處防務的都尉嚴鏞,親自會見了劉琦派來的使者。

那使者不是別人,正是剛剛被劉琦安插在荊武卒中任別部司馬的東州士吳懿。

說實話,這個勸降的使者,吳懿是真心不想來,但劉琦將任務強行安插在了他的頭上,他也就沒有辦法。

畢竟,他現在的身份,乃是荊州將官,不在是當初隨劉焉一同入蜀的東州士,兩面逢源的事情,從他隨劉琦出征開始,他就不可能再去做了。